粘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动力粘度,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大小称为粘度。
1) 运动粘度
① 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② 是指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它是这种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阻力的尺度,运动粘度的单位是2mm/S。
2)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使用单位距离的单位面积液层,产生单位流速所需之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动力粘度单位是pa.s。
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是评定润滑油粘度的两项指标。动力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反之,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越差。而运动粘度越小,润滑油粘度越低,运动粘度越大,润滑油粘度越高
运动粘度V:即动力粘度u与密度p的比值:v=u/p,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习惯单位为:厘斯(mm2/s)
1. 黏滞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2. 表征沥青黏滞性大小的指标为。
3. 采用毛细管法测得沥青的动力黏度来表征沥青的绝对黏度。
4.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得沥青的表观黏度,该黏度可用来确定沥青施工应用时的拌和和碾压温度。
5. 采用相对简单的针入度方法测得沥青的条件黏度来表示沥青的稠度,同时作为等黏温度的软化点,也可作为表征沥青黏滞性的一项技术指标。
6. 沥青动力黏度:当沥青黏度的大小等于剪应力与剪变率之比时,该黏度就是沥青的动力黏度,也称为沥青的绝对黏度,以帕·秒(Pa·s)作为计量单位。常于60℃测得,常采用真空毛细管法。
7. 沥青表观黏度:表观黏度时表征沥青绝对黏度的另一种方式,该黏度采用布氏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通过对道路沥青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的布氏粘度(Pa·s)的测定,用于确定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适宜的拌和和碾压温度。
8. 针入度:是表征沥青条件黏度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我国作为沥青标号划分的依据。针入度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历规定的贯入时间后,标准针沉入到沥青试样中的深度值,以0.1mm计。
9. 通过针入度试验测得的针入度值愈大,表示沥青愈软。
10. 软化点:沥青材料在硬化点到滴落点之间的温度区间里,呈现出一种黏滞流动状态,在工程中为保证沥青不致因温度升高而产生流动的状态,取滴落点和硬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1%当做软化点。
11. 目前软化点的测定大多采用环球法。
12. 沥青的延性:是指当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是表示沥青内部凝聚力——内聚力的一种量度。目前试验温度常定为15℃或10℃,拉伸速度一般为5cm/min。
13.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为沥青的“三大指标”。
14. 沥青感温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黏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其他性能也呈现出明显的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随温度的改变沥青黏度随之改变的特点称为沥青的感温性。
15. 黏附性:沥青克服外界不利影响因素(如环境对沥青的老化、水对沥青膜的剥离等)在集料表面的附着能力称为沥青的黏附性。
16. 集料的亲水性程度直接决定着沥青和集料之间黏附性的优劣,使用憎水的碱性集料其黏附性优于亲水的酸性集料,所以决定碱性石灰岩集料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其黏附性明显好于酸性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
17. 目前沥青与集料之间黏附性好坏的常规评价方法是水煮法或水浸法,通过一定条件下考察集料表面沥青膜抵御水剥离的能力,来界定沥青黏附性的好坏。
18. 沥青的老化:路用沥青在储运、加热、拌和、摊铺、碾压、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沥青逐渐改变其原有组成成分,引起路用性能的劣化,这种现象称为沥青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