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扩展资料: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并不是耻辱的事,请教别人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出自:孔子《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朝代:春秋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扩展资料:《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主要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及“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1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造句: 1、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年十二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请问孔子所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英语应该怎么说? 5、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