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种开脑洞的问题。如果是常山赵子龙守街亭,街亭是否能守住 ?我的答案是:应该能守住,即使守不住也一定能与敌军相持很长一段时间,绝不会像马谡般在短时间内溃不成军祥瑞御免!
正史中的赵子龙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如此光芒四射,长坂坡七进七出也可能是虚构的,但赵云勇武过人是毋庸置疑的 !正史中赵云前期大都在担任刘备的贴身护卫(类似御林军统领),试想没有过人的武力值,没有极高的忠诚度,刘皇叔能如此依赖赵云吗?
历史上,虽然赵云独自统帅三军参与重大战役并不是很多,但也绝非等闲之辈。 赵子龙跟随刘皇叔近30年,参予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也是勇冠三军。 以入川为例,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赵云避开与刘璋主力正面作战,领偏师“与亮会于成都”,蜀中平定后,子龙以援军之功得封翊军将军!!
建兴六年,孔明第一次北伐,派子龙,邓芝领偏师出萁谷吸引曹真主力,与曹真的较量中,肩负重任的赵云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虽然失利,但赵云随机应变,聚拢兵力固守萁谷,调兵得当,撤退时又亲自断后,并没有造成很大损失,是不幸中的万幸!
马谡街亭失守,最主要是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事调度,行动混乱无章,擅自做主放弃水源上山驻扎,造成惨败。
试想,如果派赵云守街亭呢 ?赵云也许少奇谋,但攻防能力都很出色,而且非常沉稳谨慎,一生没有重大失误!赵云守街亭,相信以赵云稳重的性格至少不会违背诸葛亮的方针策略,再者曹魏敌将张颌曾是赵云的手下败将,在士气上赵子龙也占上风!相信只要诸葛调度有方,加上赵云的沉稳应变,骁勇善战,街亭应该不会失守。
欢迎历史爱好者评论,加关注,共同成长!
对普遍有什么?
外地人普遍觉得我们六安地区经济落后,是大山里的小城市!其实不然,我们六安虽然是座山水小城,但是我们一点也不落后!我们有我们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环山抱水,是淮河两岸淠河之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六安的印象是,青山,绿水,红土地。一座清静的小城,但绝非没特点,北临长淮,南枕高山,钟灵毓秀在其间。所谓山便是大别山了,群山在城南一路绵延,通向河南湖北。这里有隋朝之前的南岳,至今霍山县城还叫衡山镇;有皖西大裂谷,据说张召忠啊呸呸祥瑞御免,张献忠曾在此潜伏;还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可以看到娃娃鱼;甚至传说中的毛坦厂中学也藏在这山里……
淮河在北蜿蜒流淌,给她的子民带来滋养,也经常带来灾难。后来经过太祖硬点的治理,淮河变得温顺许多。淮河以南的大地上,纵横交错着银光闪闪的河渠,在建国后最困难的时期,六安人咬紧牙关,靠人工挖出世界第七大灌区淠史杭工程,从此水旱不均的江淮西部成为鱼米之乡,如今已是南方名列前茅的大粮仓(不过这也陷进了专心搞农业的坑呢→_→)
霍山金寨两县的大别山里有梅山、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几大水库。舒城县有万佛湖,不知周郎儿时可曾游,城东湖和城西湖拥抱着霍邱县城,还有天下第一古塘水门塘里的楚令尹孙叔敖雕像默然凝望,似乎想给后人一点治水的人生经验。
说到红色的土地,本朝建国前曾四进四出大别山,这里号称从五四运动起“三十年红旗不倒,三十万人参军参战”。
1932年深秋的瑟瑟寒雨中,那群年轻人最先踏上长征路,长驱四川,登青藏高原,血染河西走廊,幸存者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参加抗战。
而在他们身后,日军从南北两路绕过大别山西攻武汉,故乡成为桂系抗日根据地,孤悬敌后七年。
当他们离家十五年,以刘邓大军之名回家时,已经物是人非。岭上映山红落,良人不来,八月桂花遍地开……
六安开国将军有一百零八位,不知比水浒高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