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指一个人不能有无限的欲望知足者常乐什么,对欲念的满足要适可而止,对物质的追求不能到贪婪的地步,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能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而不是整日都沉浸在不停的满足欲望的追求中,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到快乐,要知道满足,这样你才能感到幸福。
但知足常乐绝不等于不思进取,而是要懂得掌握一定的度。
能忍者自安是指一个人要能忍受自身的痛苦,忍受别人带给自己的纷扰,社会给予个人的不平等,这样你才能安安稳稳。
扩展资料:
知足常乐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知足常乐成语典故: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辜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辜曾对人津津乐道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能忍自安典故:
从前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
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的住下来罢。’‘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可是贪著这里环境优美,勉强的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才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才有今天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