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成语中最耳熟能祥的一句,寓意深刻泾渭分明指的是。凡懂中文者都有一睹真容的念头,它绝对是一绝好的自然景观,无论是远望或近观都是那么的叫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自信与精妙,感觉到中文植根热土的浓厚。这么一个能激起爱国爱土的美好景区,要是放在其他省市,恐怕早已经开发的淋漓尽致了,但是在西安,它的开发是粗放的,也许西安要留一些荒流野泾供游人自欣赏,也许古代留给西安的积淀太厚重,这儿还排不队开发,不管怎么样,渭水与泾河就在那里,千百年来不变的流着,任你世代更迭,山川变化,不变的是泾渭分明的精神。
泾水清,渭水浊
不过现在的泾渭已经不太分明了.
呵呵,有机会到甘肃省去看看,泾河和渭河,你就知道是意思了
真的是那样,两条河汇流的时候,一边清澈一边混浊,交接的地方有一条分界线,十分明显,你张口就能说出这个成语了!就像黄渤海的分界线一样!
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的人趋频繁,现在河水水位下降,西北地区愈发干旱了!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
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
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
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