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安的例子,需思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仞之峰,毁于松土。——题记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错,一昧地沉溺享乐,会使自己停滞不前,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导致自己一事无成。所以啊,居安,更应思危。
2、忧患与安乐
即使是当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千古至理名言依然适用。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究其原因,寻其根本,就在于死于安乐。
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小便无忧无虑,不必为了生机而愁苦,逐渐也就有了本不应有的戾气与暴躁,在竞争中只会被无情地淘汰,沦为社会底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才能不断前进,在安乐中只能停滞不前。弱则变,变则通,通则强,国家之事尚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
3、忧患是一种能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从小吟诵到大的诗句不知陪伴了多少伟人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辉煌得成就处处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能力——忧患。
如果没有罗斯福得忧国忧民,那么美国要怎么从金融危机中脱身,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如果没有孙中山的忧国忧民,那么腐化的清朝要怎么被推翻,中国得命运该往哪里走?
如果没有王安石的忧国忧民,那么宋朝得江山是否会葬送的更快,元人的铁蹄是否会踢的更响?
古往今来,众多伟人都具备忧患这种能力,他们思考着国家得兴亡,推测着社会得发展,感慨着命运得哀乐。有歌姬得夜夜笙歌,就有他们的日日叹息。
但他们不是只在那里叹息,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们的忧患,如杜甫把忧国之情一一灌进诗中,冲击着一代代人混沌的头脑;范仲淹把强国之情写进谏书,大刀阔斧实现新政;岳飞把报国之情溶进金戈铁马,阻挡敌人的入侵。
他们一一诠释着他们对忧患的处理,他们把忧患从一种意识变成自身的能力。
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同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一样,是与生倶来的。这种与生俱来,是因为自远古时代,人们对许多不明的事物产生疑问而模糊,对自身的疑问不能给予明确的解释,为此只能用自己的虔诚来探求上苍的关怀。这种寻找关怀的原始探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应验,由此而形成一些规律性的原则,人们违背或破坏这些原则,往往会带来灾难。
哲人们一直提醒人们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遭到报应,这样忧患意识便产生了。道教的忧患意识,其意义深远,它是教人停止妄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建筑而言,如果我们的建筑不是因战火而烧坏,如此给后人一代代地保留下去,后代人可以安全地在里面居住,那样将节省多少财力物力和少制造多少建筑垃圾?如此以来世界上将有多少资金用于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将有多少资金去帮助困难家庭走出贫困或疾病的困扰!但是许多人并不愿意这样去做,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武器把整座大楼炸掉,更愿意用一些手段把一个国家摧毁,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没有休止的战争中去。
这是人类的败笔,这是人类最不可称道的愚昧。原始社会的愚昧是因为其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当今社会的愚昧是因为私欲与竞争的激烈而产生的争斗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