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梅落肩香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哪里人。
杜甫被誉为唐朝著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色彩。真实的揭露批判了唐朝当权势力的腐败、民生疾苦、贫富对立,见证了封建王朝兴衰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我们印象中的杜甫是一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济世之心,一生穷困潦倒的诗人。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杜甫有报国济世的才能吗?接下来,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解读杜甫。一、青年时的杜甫漫游吴越和齐赵并结识了李白。杜甫是个官二代,祖父和父亲都是做官的,家境殷实,生活富足。他从十九岁到二十三岁游遍吴越,之后回洛阳考试,应举不弟,于是继续漫游齐赵。
三十二岁的时候,杜甫在洛阳结识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李白和杜甫说唐玄宗昏庸,朝廷腐败,在朝庭工作心情很郁闷,所以就辞官不做了,劝杜甫也别走仕途这条路了,没前途。因此杜甫就把考官的事暂时放下了,反正又不缺钱花,李白背那么多金子呢。
于是,两个人纵情的游山玩水,诗词歌赋,过着闲云野鹤般逍遥快活的日子。不知不觉四年就过去了,李白的金子也用完了,二人只好先行告别,各自寻找出路去,这年杜甫36岁。
二、杜甫困居长安时期杜甫与李白道别之后便到长安求仕,应试不第。不久他的父亲又去世了,这使一直啃老,靠朋友的杜甫生活陷入了困境。
他经常食不裹腹,依靠亲朋好友周济度日,久而久之,遭人嫌弃,受尽了屈辱。
天宝六年,杜甫参加了进士考试,又赶上李林甫弄权,所有考生全部落选。
无法通过考试做官,杜甫就想着通过人际关系谋个官职,他向皇帝献赋,并向显贵赠诗求引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了朝廷赐封,赐封河西尉一职,河西尉主要是负责管理陕西合阳县社会治安、审理案件、司法判决、征收税赋。这个官职官从正九品,是个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职务,估计杜甫当时不想下乡去基层做地方官,因为做京官更有发展空间。
杜甫没有接受这个任命,理由是嫌官小“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朝廷对他倒也蛮宽容,又给他封了官,这次得到的官职是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管理东宫宿卫。还不如上一个官大。
为了求仕,杜甫在长安困苦的熬了十年,44岁这年终于做了官。
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满腔的报国热情和济世理想,被仕途的坎坷所磨灭,他写下了许多愤慨的诗篇。
三、安史之乱杜甫工作不久后,回家探家,还没进家门就传出来老婆的哭声,原来他小儿子被饿死了。真是惨啊!如果不是杜甫嫌皇上赐官小,儿子也不会被饿死吧?杜甫无比伤心愧疚的写下《自京赶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风雪交加,凄凉无限,何其惨状。
由此可见杜甫绝对不是个顾家的好男人,独自在外面游山玩水,把家底儿全败了精光,家中竟然无半点积蓄。就这样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规划不好的人,皇帝怎么可能重用他?他有何能力报国济世?
四、封官罢官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投奔唐肃宗,路上穿越两军交战的活线,杜甫吃了许多苦,冒着生命危险投靠肃宗。杜甫的这种爱国忠君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唐肃宗,他立即给杜甫封了个左拾遗的官,左拾遗是杜甫做过的最高官品,但是任职不久又被罢免了,原因是牵扯到宰相房琯事件。
房琯是当朝宰相,和杜甫一样都是文官,平时关系不错。房琯不懂打仗,只会纸上谈兵,但他胆子大,毫无作战经验,竟敢带兵去收复长安,结果损失唐肃宗四万多人马。
杜甫身为言官对这件事置之不理,言官的职责作用是监查官员行为规范官员行为。房琯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自作主张发兵,致使朝廷蒙受巨大损失,理应严惩被罢官。杜甫这时候却出面替房琯求情,明显是徇私情。如此看来杜甫智商情商都很弱。结果又被打回原型,被贬为华州司参军。自此不被重用。
这个时期的杜甫以不再对仕途抱有幻想了,转化成了愤青知识分子,用“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抨击社会不公平,也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自己矢志不移。
日子过得也越发的困难,断粮的时候,他就给给高适寄首诗,“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便会派人给他送口粮。
五、入蜀国投友765年去了成都投靠严武世交。
严武在城西浣花溪畔给杜甫建了一间草堂,就是如今的“杜甫草堂”。又给杜甫安排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个清闲的职务。
靠着朋友的周济和自己不高的收入,这段时期杜甫的日子过得不错。
《新唐书·文艺上》载述
杜甫从骨子里看不起严武,喝多了酒后还谩骂严武,这让严武很生气,险些把他杀掉。你想严武是何等人物?他几度平定叛乱,击退吐蕃数万大军。保护了一方百姓平安。他杜甫都做了些什么?
严武去世后,杜甫继续过着飘零萧瑟的生活,后病逝在携带家人回衡州的船上。
六、杜甫的一生非常坎坷,仕途不顺,进士屡考不弟,终生不得志,落得个穷困潦倒的结局。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1、褊躁傲诞的性格,决定了坎坷的命运。
摘自《新唐书 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宋王谠《唐语林》记载,杜甫曾自夸:“使昭明再生,吾当出刘,曹,二谢上。
《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以上书中记载看,杜甫恃才傲物,只会空谈,实则并无进取精神。可见,人们对杜甫的评价并不高。
2、不懂珍惜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青葱年纪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应不断的学习提高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安逸的生活并非活着的目的。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这一时期应以理论结合实际,多加锤炼、沉淀自我,为更远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3、综合素质能力差,不会被集权者赏识。
只会写诗文,没有其它技能和才干,会写诗文对于集权者来说并不代表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懂得把握人生机遇。
能够以文人的资质通过考核,进入国家机构,服务于社会民众,得到施展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
5、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
在得到一个真正能服务于社会的平台时,理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历练、充实自我。只有做出具大贡献才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才会赢得集权者的赏识,并提拔重用。与此同时,离成功也更近一步,杜甫缺乏为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总结,展读杜甫的一生,他在经济上一直靠父母、靠亲人和朋友过活。他青春虚度在大唐和平年代,他的中年徘徊在政治权利中心之外,他的晚年愤恨在动乱年代。杜甫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但他缺乏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试想,和平时期杜甫都没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战乱时期他又有何能力力挽狂澜,救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呢?杜甫作为文学家,为汉乐府诗体的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文学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应学习他的文学创作精神,学习他报国济世,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