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对歌民安国泰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横批:春满人间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横批:莺歌燕舞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横批:吉星高照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欢度佳节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横批:喜笑颜开简单的春联。
为什么要贴春联越简单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