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形态风险点:
1、税收政策的补充和调整。一般来说税务机关会不断的完善税法和调整税收政策,并且是不定时的。虽然这样做可能会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筹划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所以在税收政策发生改变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以便确保企业筹划的合理合法性。
2、税收政策的时效性。税收政策也是存在一定的时效性的,并且在地域上是由严格的规定的。所以企业在所税收筹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做好地域等多方面的选择。需要明白的是:如果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彻底,不及时,那么不仅会影响筹划,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3、税种的多样性。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税项,而在涉及到税项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好筹划选择,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筹划工作以失败告终。需要明白的是: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税项都是不同的。
4、税收筹划的环节把控。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的时候,除了需要提前了解筹划的细节以及做好选择之外,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把控好细节与环节,毕竟这样才能更好进行应变。需要明白的是:信息了解的足够全面,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将所有经济景象摊平,你都能看到美国危机爆发的唯一因素:债务杠杆。
来认识美国经济的几个要素特征:
1、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就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为主。而日本和中国是银行融资为主。这就使得,所有的借钱,都会助推股市繁荣,也会助长股市崩溃。1987年股灾是因为杠杆炒股太多,一天跌21%。2000年互联网泡沫是股权融资太多,而科技公司不产粮食光烧钱。2008年是房地产的贷款太多,说什么不符合条件的人产生了很多房地产的垃圾债券。这都不重要。直接融资的市场,就容易出现过度融资,然后,要还债的时候危机就出现了。根据美国公司债到期日,未来2025年是到期最高峰,还债从2022年开始。如果你预测美国经济拐点,可以参考公司债到期日。
2、金融创新制造危机。华尔街无非是三大业务。投资业务,融资业务,中间业务。华尔街就是投行,投行以中间业务为主。再有钱也是资本的二道贩子。那么,华尔街的创新,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业务和融资业务看上去不像投融资。这个时候就要编故事,编故事的内容,就是借钱不用还,投资包赚不赔。所谓你金融创新,都是由两大谎言组成。借钱不用还和投资包装不赔是不可能的。那么等到大家发现了谎言的本质,创新被戳破,危机就降临了。华尔街1933年禁止银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家。相安无事,到了1999年克林顿取消了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干投行。于是到2007年就出来一档子次贷危机。所以,金融监管轮回也是美国的爆发参考。
3、硬着陆的经济体。美国经济落地倾向于硬着陆,他们倒也想要软着陆,但是软着陆非常困难。美国的破产制度非常便捷,一旦资不抵债,大家直接奔向银行。简单方便重头再来。所以政府的救市刺激计划还在路上,大家的债务问题就处理完毕了。讨不回来钱自认倒霉。但好处就是危机时间都不是太久。坏处也很明显,等你发现危机,股票已经稀里哗啦,等你发现次贷泡沫要破裂,此时大量的贷款买房者已经破产。
4、经济繁荣-衰退周期。美国一般要经历经济过热才会奔溃,除非1970年的石油危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些是外部因素,会让周期不好判断,平常的话,美国基本是要过热之后才会崩溃。这里的过热里面,通胀是指标之一。但是也有可能不是通胀,比如2000年科网泡沫,就是烧钱烧出来的。所以这个周期点里面,看融资的疯狂程度,才是过热的判断标准。
好了,美国经济危机的爆点在哪里?在于融资杠杆的急剧放大,这里面就是债市和股市的过热,过度融资。而美国的经济是硬着陆经济体,一般你可以分析破产人的状况来了解经济走向(大空头里面,有人就是分析次级债里面贷款人的破产情况得出次贷危机的结论,并通过CDS发财)。而一旦危机发生,发展会非常迅猛。
现如今,其实太多人都只关注美国的债券了,忽略了美股的危机。美股融资依然慷慨,类似于2000年前科技公司的那种繁荣和宽容。只要这个现象没有本质改变,大量公司还是去美股融资,那么情况应该还是好的。如果美国的投资人开始注重流动性,那幺小心。有些公司现在赚钱很容易,等到整个市场趋势逆转,他们会发现赚钱太难了。从而出现连锁性萧条。所以不只是债券融资,还有股权融资。也是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