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海南,农商行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历史
农信社创立于1951年,以人民银行颁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记账办法草案》等为标志,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到1956年,全国80%以上的乡都建立了农信社。
此后,农信社的管理权几次变更,先后经历人民公社管理(1958年)、生产大队管理(1959年)、人民银行垂直领导(1962年)、农行代管(1979年)等阶段。1984年,农信社入股组建县联社。到1988年,建立县联社2200多个,占全国县市总数的80%以上。
1996年8月,农信社与农行脱钩。1997年,以《关于开展规范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意见》、《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社管理规定》为标志,农信社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7月,江苏启动农信社改革试点。次年,常熟、江阴、张家港三个县级市挂牌成立国内首批试点农商行。2003年6月,试点范围扩大至浙江、山东、江西、桂林、吉林、重庆、陕西、江苏等8省市。当年,县联社出资成立省联社,对农信社进行统一管理,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省联社成为农信社改革的三种主要模式。2004年8月,试点范围扩大至29个省份。2005年8月,国内首家省级农商行-上海农商行成立。2007年8月,海南省联社挂牌,各省联社建立完成。
2010年,原银监会提出,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存量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商行。自此,全国范围内,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数量逐步减少,农商行数量逐步增加。
根据人民银行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907家,农村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即仍有33家农村合作银行尚未按原银监会要求改制为农商行。
现状
(1)总资产
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8年6月,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为33.70万亿元(其中农商行预计占比约70%),同比增长5.8%,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13.3%,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2)不良率
受历史包袱、管理水平有限、宏观经济下行等影响,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近年来上升较快。2017年末,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3.1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4%,2018年一季度继续上行至3.16%。
(3)资本充足率
农商行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但低于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以来,受不良暴露影响,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
(4)盈利能力
农商行资产净利率(ROA)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由于吸收存款能力不强、财务杠杆相对较低,ROE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5)股权结构
受历史因素影响,农商行普遍股东众多、股权分散,既有当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自然人、员工,普遍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如吴江银行法人股东多达111户,合计持股48.59%;无锡银行法人股东多达252户,合计持股73.31%;如上市银行常熟农商行,2017年末,仅第一大股东交行持股比例超过5%,前10大股东合计持股28.98%。
怎么看待近期农商行的风险事件?
近期,农商行风险事件频发,如:
(1)邹平农商行
受当地中小企业互保风险持续暴露影响,2017年,邹平农商行不良率由年初的2.43%飙升至年末的9.28%,全年净利润仅10万元,资本充足率下滑超过4.5个百分点至7.12%,低于监管要求。
(2)贵阳农商行
受管理层动荡、房地产业及建筑业下行导致不良暴露等影响,2017年,贵阳农商行不良率由年初的4.13%剧增至年末的19.54%,资本充足率下滑近11个百分点至不足1%,远低于监管要求。
(3)河南修武农商行
2017年,修武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由4.50%增至20.74%,资本充足率下降超过13个百分点,直接跌为负值,净利润仅300万元。
总体而言,受益于基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农商行经营有保障,但个别农商行历史包袱重,管理水平差,资产规模小,且囿于区域、客户、行业等较为单一,经营较为脆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产生了不少风险事件。未来一段时间,经营不善的农商行退出市场、被收购整合、管理层更迭等将是宏观经济调整期农商行逐步做优做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