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周易是谁写的,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
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周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也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
近代以来,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郭沫若先生则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
所以争论很多,《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丝路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