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放大有两种概念的放大倍数,一种 是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 大倍数)。
1.光学放大倍数。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光学放 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例如:体视显微镜的放大 倍数计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是0.7-4.5倍,那在10倍目镜的情况 下,这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7-45倍;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计算则更为 简单,一般的物镜配置是4倍、10倍、40倍、100倍,目镜常规配置是10倍,另外 还有16倍、20倍等,只要将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相乘就可得到总放大倍数。
2.数码放大倍数。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 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 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 行成像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1)直接对图像进行测量。将测微尺放到显微镜下,然后拿直尺直接测量显示 器上测微尺的长度,将显示器上一格的测量结果 /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一般 在测微尺上都会直接标有每格的长度)=物体被放大的倍数。物体被放大的倍数/ 当前物镜的倍数=数码放大倍数。通常情况下,会在图像中加比例尺来表示改物 体被放大的倍数。 注:如果没有测微尺,可以用直尺代替,同时在计算时可以多测量几格,以减少 误差。 (2)通过公式计算实际的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物镜倍数*{25.4*屏幕尺寸(英寸)/CCD 对角线的长度}*适配器 的放大倍数,如果系统放大倍数,还需要乘以系统放大倍数。1:物镜倍数指的是您现在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的倍数,如20倍;2:适配器的放大倍数:指的显微镜与成像设备连接部分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 倍,也有0.35、0.5、0.63倍的;3:25.4*屏幕尺寸(英寸):这里是把屏幕尺寸换算成毫米计算,1英寸=25.4mm;4:CCD 对角线的长度:指的是 CCD 的芯片尺寸,常有的是1/3英寸、1/2英寸、 2/3英寸的,相对应的长度分别为6mm;8mm;11mm,这个是行业内统一规范的。
光学显微镜放大,主要靠物镜对物体做实际放大,目镜对物镜放大的像二次放大。光学显微镜的物镜,最高只能到100倍,目镜有10倍 16倍 最大有20倍目镜。所以物镜100倍,目镜20倍的情况下,总放大可达2000倍。但这2000倍只是数字上的2000倍,不是真正意义的放大了2000倍。比如目镜用10倍时,物镜100倍,总放大1000倍,因为实际放大的物镜仍然是100倍,只不过是将目镜由10倍换成了20倍。看上去2000倍 1000倍,差了一倍,实际只是差了10倍而已。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是指的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这里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如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40,000倍。
扩展资料: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受物镜放大倍率限制,最大可到1500倍!
正常情况下,物镜组有4个镜头,放大倍率为4,10,40,100倍各一,目镜组三个镜头,放大倍率为5,10,15倍各一,显微镜总的放大倍率等于物镜倍率乘以目镜倍率,100*15=1500倍。
再大,也只是增加目镜放大倍率,但不会有更过细节出现,属于无效放大。相当于你用放大镜看照片(物镜的像),放大镜倍率再大,也看不到照片本身没拍到的图像。这是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所限,要想获得更大倍率,就要用其他结构的显微镜了,如电子显微镜,可以做到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