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称呼如下:1、夜半23:00-01:00丨子时释义: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代时间的。此时,灯火幽暗,夜色阑珊。2、鸡鸣01:00-03:00丨丑时释义:鸡鸣,或曰荒鸡。此时,轻风拂过梦境,万籁俱寂。偶有几点寒鸦惊起,绕树三匝,飞掠皎皎明月。3、平旦03:00-05:00丨寅时释义:平旦,又称黎明、日旦。此时,天色朦胧,尚未破晓。大地漆黑幽暗,天上微微发白。4、日出05:00-07:00丨卯时释义:日出,亦称破晓、日晞。此时,太阳跃出地平线,光耀大地。古代官员上早朝。衙门口点名时,恰是卯时。故而将“点卯”称为上班报道的说法,沿用至今。5、食时07:00-09:00丨辰时释义:食时,亦称早食、宴食。这一时段,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秦汉时期,民间一天两顿,以”朝食“为主餐。6、隅中09:00-11:00丨巳时释义: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时,临近中午,大雾散去,艳阳当空。7、日中07:00-09:00丨午时释义:日中,又名日正。此时,太阳行至中天,烈日当头。上古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段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8、日昳13:00-15:00丨未时释义:日昳,又名日央、日仄等。此时,太阳偏西,以中天为界,与隅中相对。9、晡时15:00-17:00丨申时释义:晡时,或曰夕食、馎时。是古时汉人吃第二顿饭的时段。10、日入17:00-19:00丨酉时释义:日入,又叫日没、日沉。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夕阳西下。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11、黄昏19:00-21:00丨戌时释义:黄昏,亦称日暮、日夕。此时,夕阳沉没,万物朦胧,一更欲黑而未黑。12、人定21:00-23:00丨亥时释义:人定,即人静。也叫定昏、夤夜。乃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此时,二更夜已深,人们安歇入眠。扩展资料:养生方法:1、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子时胆经当令。子时睡眠的好坏,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胆气,阳气生发的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人的精神状况就好!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时辰宜忌:宜:睡觉。忌:熬夜,吃夜宵。2、丑时:1:00~3:00——肝经最旺肝主藏血,肝主筋,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因此丑时好好睡觉,可以养血,养筋,可以使人才思敏捷,决策力强。丑时是阳气生发的重要阶段,丑时阳气的生发对全天阳气的生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时辰宜忌:宜:熟睡;忌:熬夜,生闷气,久视。3、寅时:3:00~5:00——肺经最旺寅时深度睡眠是对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对人体气血的输布,对人体经络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寅时养生,重在确保深度睡眠!确保气血的输布,确保经络的气血动力,确保人体由静向动的过度,确保新一天工作和生活。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疼痛时辰宜忌: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肺经;忌:熬夜。4、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卯时排大便,是排大便最佳时间。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将废物传至大肠,若此时不解,身体会将毒素和废物重新吸收。同时,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时,肺气实,最容易解出。因此,养成卯时大便的习惯,是卯时养生的重要方面。常见症状:牙齿疼痛、颈部肿大时辰宜忌: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便;忌:饮酒,睡懒觉。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文> 【时辰古韵】一日思君十二时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 正文> > 军医详解十二时辰如何养生(一)
1.【拂晓】
又称黎明,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阳已在地平线下6度以上的时段,日常定义是物体已经能够被辨识,而且户外活动也可以开始进行的时段。
2.【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3.【日出】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4.【破晓】
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天已破晓。
,白天与夜晚
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二,时间
现在我们一个昼夜是24小时,但在古代,一昼夜是12个时辰。12个时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来计算,而是用“子丑寅卯……”来表示,这叫干支纪日法。如,1点至3点在古时称为:丑时,3点至5点称为寅时。
三,年月日
某年某月某日是现今世界阳历的通用叫法,不过在古时,也是按干支来区别岁月的, 如戊戌年,丙申年。日期后面不跟“日”字,如阴历一月二日叫做“正月初二”。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三更)。
二,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四更)。
三,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五更)。
四,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五,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六,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七,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八,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九,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食至17时)。
十,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是至19时)。
十一,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一更)。
十二,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