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原句是这样: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拼音:mo4er2zhi4zhi1,xue2er2bu2yan4,hui4ren2bu2juan4.(数字为声调)
这里这样几处需解释:
1.识为多音,除了现在读shi二声,当知识、感知讲之外,古文中还有四声,当记录、标记讲。
2.不,现代汉语拼音中只有一个四声,但是我们在读的时候,当 不 遇到另一个四声字在后面连读时会发生音变,读作二声,这是上面拼音那样标读的原因。
出自>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段正是做学问精进所应有之态度,人能做到如此,无有学问不成。默而识之,是说不能以一得而取悦他人,做学问应默然处之,平静对待。学而不厌,是说学不可间断,不可因一时失挫而沮丧,不可因烦躁气虚而废学。诲人不倦,是说于人有求教于已者,都因静气而教之,不因已私而隐之。要做到此三者,并不容易,人当时时戒自己骄、躁、得失之心。学业相授,学生当恭敬虚心,师当仁怀而耐心,学生以师为模得道理,师以学生为镜得仁心。
意思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拓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
:///wiki/%E8%AE%BA%E8%AF%AD/19444928?prd=home_search&search_id=5e9jg5713i0000&view_id=4yidv8lwzpk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