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查字典表示的字,偶然发现很多王字旁的字都和玉石有关,整理如下。
意为美玉的字:
瑶、瑜、琰、璇、琦、璐、琳、瑾、琨、玮、珺、琼、瑛、珣、琪、琬、瑷、璨、珵、璠。
和玉石有关的字:
珑:玉石。
玛:玉石。
瑭:一种玉。
珅:一种玉。
珙:一种玉。
玘:一种玉。
琎:像玉的石头。
珉:像玉的石头。
琇:像玉的石头。
珂:像玉的美石。
瑎:似玉的黑石。
玏:似玉的美石。
琅:似玉的美石。
璎:像玉的美石。
璁:像玉的美石。
各种形状的玉相关的字:
璜:古代弧形的玉。
璋:古代长条形玉器。
璩:环形的玉。
玦:环形有缺口的玉。
珏: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和玉有关的器物:
璞:含有玉的石头,指没有雕琢的玉。
琢:把玉石雕刻成器物。
琮:古代方柱或圆筒形玉器。
琯:古代像笛子的玉制管乐器。
瓒:古代祭祀时舀酒用的玉勺子。
琚:一种用来佩戴的玉。
珥:用珠玉做的耳环。
其他和玉相关的字:
玲:玉碰击的声音。
玎:模拟玉石碰撞的声音。
琤:模拟玉石相击的声音。
璘:玉的光泽。
璟:玉的光彩。
现:本义打开玉璞见光彩。
玷:白玉上的污点。
瑕:玉石上的斑点。
玫:美石。
瑰:质地仅次于玉的美石。
原来玫瑰不止是一种花还是一种宝石。
就像琥珀不止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琥也是古代雕成虎形状的玉器。
面对这些和玉石有关的字,我不禁感慨万千。仅仅代表美玉的字就有二十个,如果对这些字追本溯源,探究它们的由来,想必又会发现很多古老的故事。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人们,仅仅能从字典上知道它们代表着玉石或美玉,而遗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正是这些一个个普普通通不被人注意的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背负着不为人知的过往,在岁月的长河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每一个字都是博大精深的!
PS:经过众知友的指点,才知道原来是“斜玉旁”不是“王字旁”,需要了解的可以看看下文!
汉字的偏旁部首中有个极常见的偏旁:“王”,一般人都称之为“王字旁”,其实是大谬,这个偏旁应该是“斜玉旁”。其实,简单看一些“王”旁的字就能知道,都是与玉石有关的字,而没有与权利有关的字。
之所以大家把“王”旁认作是“王字旁”,是因为现代汉字中“王”和“玉”的差别只在一点,有点就是“玉”,没点就是“王”。而“王”旁没有点,所以人们觉得它应该是“王字旁”。如果知道“玉”字和“王”字的本源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了。
在古代,“玉”字和“王”字的写法都是三横一竖,没有点。所不同的是:“玉”字的三横是均匀分布的,且一样长短;“王”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
要说清“玉”字和“王”字,最好先说说“三”,这三横一竖。《说文解字》中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可见,“三”的本意并不只是个数词,而是代表天、地、人的。弄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玉”字和“王”字的原始意义。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王阳明为其加注:“三画均正如贯,玉也。”下面是是一长串“王”旁的字。
《说文解字》中,对“王”的解释是:“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谓王。’凡王之属皆从王。”王阳明为其加注:“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下面只有“闰”、“皇”两字。
可见,“玉”字和“王”字都与天、地、人相关,“玉”字体现的是其中正与贯通的象征,而“王”字体现的是近于天的人。这样一理解,再看看那些“王”旁的字,就基本清楚了。
在《现代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可能是出于避免混淆简化汉字的目的,把所有“王”旁的字都归于“王”部,“玉”部下面反倒只剩下“玺”、“璧”、“璺”等寥寥几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