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是一首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过故人庄》在孟浩然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却用简练的语言,平和的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也没有一个夸张的词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绘制的一副淡雅、悠然自处的田园生活画面,而孟浩然则在《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热情、愉快的田园生活画卷。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述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没有山珍海味,“鸡黍”就是待客的佳肴。朴实无华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真诚友谊,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亲切有味。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上句描绘近景,茂密葱郁的绿树环绕村庄,清新幽静;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为田园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秀美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诗人在老朋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葱绿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朋友对农作物及收成的关切之情。也成了饮宴上的话题,在里,家常菜肴,家酿的美酒,恬静的风光,家常的话题,营造了亲切、自然的氛围,语淡而味浓。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客人深深被农庄生活所吸引,临走时向主人表达在秋高气爽的重阳日再来观菊赏花。
,这首诗感情充沛,语言质朴,层次顺乎自然,就是在这质朴平直的语言中,勾勒出一个老友重逢,推杯换盏,谈笑风声的欢乐场景。
对陆游的理解,是从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开始的,诗中的悲壮与激愤深深吸引了我。这首《游山西村》,更是出类拔粹,引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䐁。
山重水复疑天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间夜叩门。
意思是:不要笑农家米酒浑,丰收之年用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忽然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箫,我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兴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拐着拐杖敲开柴门。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不断,据他说“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剑南诗稿》有930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诗独具风采,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怀”,本首诗属于后者。
这首诗作于公元1167年初春,罢官居家所写。一年前因主战,遭朝野投降派挤压,从隆兴府(江西南昌市)通叛上罢官归里,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愤怒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灰心,“慷慨而心犹壮”,《闻雨》中述。使他在农村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已的诗词创作中。
《游山西村》,和山西没什么关系,指的是离浙江绍兴城南大约九里的“西村”。
本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同工异曲之妙,本首诗以“游”为主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而《过故人庄》则是描写眼前情景,都有表现宾主情深,相处随和,不请自来的句子。如本首“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战国:屈原、宋玉三国:曹操、曹植西晋:左思东晋:陶渊明南北朝: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唐代: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五代:李煜宋代: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晏殊、晏几道、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姜夔、文天祥金代:元好问元代:马致远、赵孟頫、萨都剌、王冕明代:高启、陈子龙、夏完淳清代:顾炎武、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袁枚、黄景仁、纳兰性德、龚自珍、黄遵宪、秋瑾、苏曼殊
[编辑本段]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原籍囊阳,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为了与杜牧李商隐区开来,又称“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解释: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瞧瞧,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背景: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赏析: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