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氟氯溴碘的熔沸点,应该是指它们的.F2、Cl2、Br2、I2都是双原子分子,构型完全相同,且固态为分子晶体.因此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间作用力简单正相关.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和分子间作用力(这里也包括分子间氢键)有关,所以根据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可以判断出它们的熔沸点依次递增. 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的本质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合作用.分子间作用力——更确切地说是van der Waals力,包含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三种.由于分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不停地运动,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的分布呈现有涨有落的状态,从而使它与原子核之间出现瞬时相对位移,产生了瞬时偶极,分子也因而发生变形.分子中电子数愈多、原子数愈多、原子半径愈大,分子愈易变形.瞬时偶极可使其相邻的另一非极性分子产生瞬时诱导偶极,且两个瞬时偶极总采取异极相邻状态,这种随时产生的分子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因其作用能表达式与光的色散公式相似而得名).对于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则还有诱导力的作用.而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无论如何,如2L所说,最主要的还是色散力,这和核电荷数直接正相关.而化学中一般简略处理为氟氯溴碘:原子/分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正相关,这才得到相同构型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相对分子质量正相关的结论,进而可以判断分子构型相同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相对高低.
活泼性强的卤素制取活泼性弱的卤素。
活泼性比较:F2 > Cl2 > Br2 > I2
活泼性位于前面的卤素可以把活泼性位于后面的卤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如:Cl2 + 2NaBr == 2NaCl + Br2
Cl2 + 2KI == 2KCl + I2
Br2 + 2KI == 2KBr + I2
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F2能和水。所以F2和Cl、Br、I的盐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2F2 + 2H2O == 4HF + O2
而不是和盐反应。所以一般卤素的置换反应不考虑F2。
楼上的错了,F2和NaOH溶液反应才会生成OF2,F2和水反应生成的是O2
一般容易升华的物质都是熔点和沸点相接近,或者熔点比沸点高,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先变成气体了。碘就是因为熔点高于沸点,所以易升华。这与密度没有关系。
氟氯溴由于分别是气体和液体,因此它们3种物质的与碘类似的“升华”的现象名称不同,叫“挥发”,其实原理跟碘的升华是一样的。不过也有一定的不同,碘在不加热和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升华,而氟氯溴则仍然会挥发,不管是加热还是不加热。
谁说F2、Cl2 Br2 不易升华?,只是I2在常温下是固体,而且它的熔点在113度,在给它加热到一定温度而未到100度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I2的蒸汽的紫红色了。而其他卤素在常温要么是气体,要么是液体,你怎么看它的升华?有条件,如有-10度的温度,就可以得到Br2的固体,温度在低一些也可以,将固体的Br2放在一烧杯里,不就是可以看到Br2的固体未液化就变成气体的现象了吗?Br2液体的挥发性很强,可以推论固体Br2的挥发性也强,这不就是升华?
原因是碘的沸点比熔点低,所以在加热过程中是先升华,继续加热则会成为液态
而其他几种的沸点比熔点高,所以它们不易升华
F2好象连与直接接触的机会都没有。
Cl2+2NaOH=NaCl+NaClO+H2O
Br2+2NaOH=NaBr+NaBrO+H2O
3I2+6NaOH=5NaI+NaIO3+3H2O
补充蔷薇花语
高温下CL2+NAOH=NACL+NACLO3+H2O 不想配了
楼上关于F2的反应也错了,呵呵
F2与稀碱溶液反应放出OF2。2F2+2NaOH(2%)=OF2↑+2NaF+H2O
与浓碱溶液反应,生成的OF2分解放出氧气。2F2+4NaOH=4NaF+O2↑+2H2O
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盐。Cl2+2NaOH=NaCl+NaClO+H2O
在高温下与热的浓碱溶液反应得到氯酸盐和次氯酸盐。
3Cl2+6NaOH=5NaCl+NaClO3
溴只有在0度才能得到次溴酸盐,Br2+2NaOH=NaBr+NaBrO+H2O.
20度时得到的是溴化物和溴酸盐.3Br2+6NaOH=5NaBr+NaBrO3+3H2O(再次说一句楼上的方程式配错了.不是我故意找茬,不要怪我哈!)
碘与碱反应只能得到碘酸盐和碘化物.3I2+6NaOH=5NaI+NaIO3+3H2O.不会得到次碘酸盐.
楼上写的不是很对。
Cl2+2NaOH=NaCl+NaClO+H2O
Br2+2NaOH=NaBr+NaBrO+H2O
生成的次卤酸会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碘和碱反应,是生成+5价的碘,而不是生成+1价的碘。
3I2+3NaOH=5NaI+NaIO3+3H2O
F2和NaOH溶液反应,实际上是F2先和水反应,生成的HF再和NaOH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