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屈原的《离骚》,从字面怎么理解?

  一、的《》的意思是——旧解释为遭忧,也有解作离愁的;近人或解释为牢骚。   据司马迁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屈原《离骚》;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这是关于“离骚”的第一种解释,即“离”释为“遭”,因为“离”通“罹”,也就是遭受忧愁的意思。   东汉王逸的解释则有所不同,他认为:“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那么“离骚”就是离别的愁思的意思。   第三种解说,近世学者有人考证“离骚”是“劳商”的转音,劳商是古代楚地的一种歌曲名。《楚辞》中本来就有用古歌曲为篇名的,如《九歌》《九辩》等,那么“离骚”也就是楚国古乐的曲名。各说自有其道理,后人可任择一说从之。   二、作品简介: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篇373句,2400多字。每每读过这篇宏伟壮丽的长诗,我们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对危在旦夕的祖国命运的焦虑,对祸国殃民的群小的憎恨,对自己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和怨愤,皆在诗中如雷电般地迸发出来,炽烈的忠君爱国之情回荡在字里行间。   从总体上看,《离骚》全篇可分为两大部分。在前半部分中,诗人陈述自己的出身、美好的品德和才能,以及由此遭到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诗的后半部分则描写诗人遭到排斥后上下探索出路的经过。   三、作者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离骚》,屈原的《离骚》,从字面怎么理解?

屈原所著的《离骚》373句,2490字。《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作者在前半篇中,反复倾诉其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8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2年5月28日 下午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