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曰常生活中,人们用“”预示将有,好东西快要送到嘴边了口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偏偏是“食指”,而不是其他四根指头呢?而且,第二根指头为什么命名为“食指”呢。这 个来源可就太早了,一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四年》。郑国宗室的两位大臣子公和子家上朝的时候,子公
的第二根手指头突然莫名其妙地动了起来,子公神秘地把它伸给子家看,对子家说:“今天 咱们俩有口福了。
以前我第二根手指头每次动起来的时候,一定能尝到美味佳肴。”
进门一看,果然,厨房里的大师傅正在宰杀一只鼋。“鼋”是鳖科动物中最
大的一种。这只鼋是楚国人送给郑国国君郑灵公的。看到这只鼋,子公和子家不由得相 视而笑。郑灵公看二人笑得如此神秘,很好奇,询问二人,子家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 了郑灵公。
郑灵公一听很不高兴,于是在召集群臣享用美味的时候,独独不给子公吃。这一下子
公的预兆落了空。子公大怒,心想我怎么着也是国君您的宗室,你岂能如此羞辱于我。子 公跑到郑灵公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第二根手指头在郑灵公盛肉和汤的鼎中捞了
一把,放在嘴里尝了一尝,然后扬长而去。
这一动作被称为“染指”,这就是“染指”一词 的由来,第二根指头也因此被命名为“食指”。
子公目无国君的举动激怒了郑灵公,郑灵公准备杀掉子公。不料子公得知消息,先和
子家谋划废掉国君。子家一听吓得连连摆手,说:“自家的畜牲养的时间长了还舍不得杀它 呢,何况国君?”子公说:“你要不跟我一起动手,我就先告你谋反。
”子家没有办法,只
好跟子公一起出兵杀了郑灵公。郑灵公因为一个玩笑丧失了生命,子公因为一个玩笑创造 了“染指”和“食指大动”这两个俗语。
值得一提的是,“食指”一词还指家庭人口,比如“食指浩繁”,指家庭中赖以抚养、
依之为食的人口众多。
“食指”的来源明白了,那么其他几个指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