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 《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门而不入”。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妻涂山氏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举荐禹为继承人,并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是妇孺皆知励志故事,太行山和王屋山,太行山座落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王屋山座落在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地区。故事的精彩结局是在天神的帮助下,搬走了二座大山,使愚公一家出行畅通无阻。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水平低下,人民只能通过幻想借助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企盼。此故事衬托了愚公的形象,听起来是奇闻,写起来是神话,讲起来是笑话。仅凭愚公一根扁担脊背压弯,任凭一双脚板把木屐磨平,任凭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前赴后继。面对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硬是凭着自已一身肝胆,满腔热血,誓将横亘在自已家门口的大山移平。这就是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从而使愚公精神百世流芳,成为美谈。愚公要移走的山,后人根据文篇中分析认为是王屋山,座落在河南省济源市境内,距市中心大约四十多公里,是山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主峰天坛山1710多米,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集险、奇、峻、秀、美、幽与一体,风景美丽,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很多游人慕名前来旅游,传承愚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