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奶奶喜欢听大鼓书,我也耳濡目染,对于京韵大鼓之类的曲艺很感兴趣。那年,无事上网瞎逛,就发现了彼时张云雷的探清水河的小视频,不是吉他版本的,就是正宗的北京小曲儿,就一耳朵,我就爱上了这个旋律。那时候,知道德云社,也知道郭老师于老师岳云鹏,曹金,但是也仅仅是知道,不关注。所以,那时候没听过郭老师的唱。可是,探清水河却一直伴随着我。手机换了没有10个也差不多了,可视频里一直有探清水河。那时候,还没有音频。再后来,张云雷出事了。当时就想,哎呀,唱曲儿的那个男孩子咋出事了,好可惜。怕再听不到那样的曲儿了。后来,听说他恢复的很好。当时,也就感叹一声:孩子福大命大。再再后来,他越来越红,某一次,出租车里的大哥用手机放的德云社的钢丝节。好家伙,大西厢,发四喜儿,云苏调,这个好听台!当时就觉得唱腔这个美啊!跟出租车大哥就聊上了。大哥那个滔滔不绝啊!大哥喜欢郭老师于老师,然后大哥跟我说你们小年轻儿的都喜欢张云雷,长得好看!长得好看!张云雷?唱小曲的那个貌似也是张云雷,印象中貌似染头发的?好看么?于是,时隔多年,我又上网,搜了张云雷。没来得及看关于他的视频呢,就看到了一片骂声?why?仔细一瞅,没啥啊!不就是孩子说要找个会做饭收拾家的媳妇儿么,哪错了?那句话都没错啊!看不过眼的我,于是连视频都顾不得搜索,就开始了怼人。那时候,我很理直气壮的说,我不是他的粉丝,我当时也真没迷恋如斯,所以,我很有底气。当时,恰逢我住院。医院日子难熬,而我,更是难熬,一个人,没人陪护照顾,所有的疼都自己咬牙忍着,我就看德云社的相声。我就跟着傻乐。即使手术台上,半麻醉时也不忘记跟麻醉师和医生贫嘴,我用相声段子缓解自己的紧张。然后呢,就是一直听到现在,直到我闺女都可以光靠声音就分辨的出九辫儿,堂良,翔麟……感谢出租车大哥,感谢那波儿骚操作,让我深入的了解了德云社。还有,张云雷真的变帅了,九郎真的好萌啊!德云社真是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师哥从来不打师弟
“电挂老鼠箱”是什么?
‘电灯柱挂老鼠箱’,就是谑笑高矮悬殊之男女拍拖恋爱的老话。
但知道这句话来由的人恐怕不多。因为在香港港九街头挂了近百年的老鼠箱——其实应叫鼠尸收集箱,早已因节省政费开支而取消了,以后的死鼠就当做一般垃圾来处理,只希望丢弃死鼠的市民,先用胶袋盛载着鼠尸才丢到垃圾堆去。
香港之所以曾经有过老鼠箱,是由于一段惨痛的鼠疫流行往事。在几天里就死掉近六千人的鼠疫,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的1894年。当时仅仅是6月7日那一天内,中环太平山那一个人口挤住得最密的地区,就死掉了一百多人,且又有六十多人被传染上这种不治之症,闹得香港人人自危。
当时的防疫措施,是把病人隔离,并禁止离开本港,免得把疫症传往别处。死于疫症的遗尸都集中起来,先泡浸石灰水,然后埋葬(当年还未有火葬)。死者住过的屋宇也要执行彻底薰烟消毒。这么一来,就更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当时二十多万居民中,在短时间内,就有超过八万人仓惶离开香港去避疫,使得市面上一片萧条惨淡。这种死得人多而又传播迅速的鼠疫,任何人都有机会毫无征兆地染得,一两天内腋下胯间的淋巴腺一起核,就发热昏迷,瞬即死去,病因不明,无法可治,死后混身发黑,故又叫‘黑死症’。
港府虽已收购了中环的九如坊、善庆里、芽菜巷、美轮里等处疫区屋宇,拆为平地,但疫症仍闹到1895年才稍戢。但以后一连几年,每到春末夏初,疫势都猖獗起来,直闹到1904年才渐见好转。因为追查不到鼠疫的病源,只能作消极的防范。
后来有一个日本医生,在坚尼地城医院发现鼠疫是由一种杆状菌造成。再经专家们协力研究,追查出这种菌是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虱子所附带,由老鼠将毒四处传播去杀人。不过,被虱咬过的老鼠,也先毒发身亡,虱又再去咬人,因此一时之间,就使人觉得死鼠比较活鼠更为可怕。当知道疫症是由死老鼠传播后,从那时起,政府就展开了灭鼠运动,曾以两个仙来收购一只死鼠,后竟涨价到每只五仙。
不久,各处街头都出现了电灯柱挂老鼠箱的现象,鼠箱是用来收集鼠尸的,箱内已贮好了消毒液剂,同时又创设了强迫执行‘洗太平地’的制度,普遍施行。日军侵占香港后,中断了三年八个月。战后又再恢复,直到二三十年前,这制度才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