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红草镇梧围触目惊心大事件
尊敬的有关领导和各位论坛网友您们好!!
我们是广东汕尾红草镇村民,我在村居委从事过相关工作,了解一些收入支出尚未公开或不知所向的项目款项真实情况如下:
一、 咸水塭6个面积850亩共款325万元(其中后塭仔50亩60万元不知去向);
二、 陶河路口果园一次性地皮出卖50万,
三、 高压线塔地及电信反射台地3万元;
四、 延期代售食肉承包款4万元,
五、 加油站接自来水补款4万元收入
六、 上级补农村办理自来水款15万元
七、 修农田公路补款25万,
八、 虚报付出梧围至西闸接自来水管单据20万,
所谓上级办理事情单据和午餐单据多如牛毛,出卖地皮及卖塭经过村民党员代表大会表决,村委干部擅自招包,管区收付并无公榜,学校村容毫无建设,且欠款并借息款,对公民无益
我们恳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督促对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希望各位论坛网友给予评理,转载
梧围全体村民启
2011年5月10日
叫汕头,汕尾为什么叫汕尾呢
汕尾:汕尾原名“汕美”,滨临南海,盛产鱼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由于汕尾地处广东省南部未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
汕头市开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这里原是一片波涛滔滔的海湾,因近几百年来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朋海底浮聚起来。元代时,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称为“厦岭”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蓬洲御千户所于此。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汕头又有“鱼它 岛”。
以后,随着过往商船日趋频繁,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清政府在放鸡山(今妈屿岛)设立“常关”,课收南北商运的关税,这是在汕头最早设立的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