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公布的短视频排名中papi酱成功 网络营销,办公室小野超过了Papi酱。从营销和公关公司的刊例来看,Papi酱依然很受广告主欢迎。
Papi酱的明星化之路,如何把红利变成护城河?
在微信端,Papi酱每篇推送的阅读量仍保持在10w+,但平均点赞数锐减。要想建立“护城河”之路,首先是成为明星。Papi酱也想成为明星,而她的一系列举动,也在佐证明星化的变现路径:继与欧莱雅,闲趣,汤臣倍健进行广告合作后,又拿下瑞士钟表品牌积家与New.Balance的合作代言。
此外,她还在布局影视发展,在曾执导《七月与安生》的香港导演曾国祥第二部电影,《玲姐大闹萌贵坊》中担纲编剧,并客串出演。Papi酱与积家合作了视频广告,虽然为后者带来了大量的曝光和热度,但同时也引发了“顿时感觉手腕上的表打折”的争议。而同样代言奢侈品的年轻明星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网红的致命短板是生命周期短,“现象级”网红Papi酱似乎也难逃此魔咒。
1、原创内容的缺失:段子手不是明星
随着社交网络传播半衰期的缩短,网友的兴奋点也自然越来越低,从而遭遇“涸泽而渔”的困境。反观Papi酱的短视频,在你为她的三观之正,表达能力之强感慨后,记忆更深的或许是变音器发出的鬼畜声音。
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Papi酱推出了papitube,朝着培养网红的方向发展,逐渐化,但是由于她色彩太浓厚太犀利,同时孵化对象能力问题,这些新生小Papi的发展堪忧。
2、人设的局限性:直播后掉粉百万
如何让用户记住并认可你?首先是“人设”足够鲜明讨喜,同时还要与本人的性格气质契合,方便在各个场景中自如切换。
提到papi酱,想到的是一个具有女权精神、伶牙俐齿、思维活跃且接地气的城市女青年形象。Papi酱首次尝试直播,在美拍、一直播、花椒、斗鱼等八个平台同步直播,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获得2000万人次的观看。
3、用户的审美疲惫
作为较早一批进入UGC短视频赛道的选手,Papi酱提前享受到一波红利:快速占领市场空白,建立自己行业内的话语权,与之相伴的还有大众的追随,媒体的关注和资本的青睐。然而,曾经被誉为风口的行业,活下来的往往不是入场较早的。
究其根本,是网红和明星商业模式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1、长期培养VS偶然崛起
明星从被发掘到进入市场,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网红的崛起则具有偶然性,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属性,借助热点事件,依靠个人才华、观点或鲜明的个性标签迅速走红,在短期内就吸引受众和媒体的关注。由于缺乏积累,网红很难保障长期、稳定的输出,更加难以根据受众需求,对输出内容做出调整。
2、公司化运作VS粗放式运作
明星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团队,从人设包装、艺人作品、广告宣发到粉丝后援为其保驾护航,以较小单元的明星工作室为例,其基本组成包括经纪人(艺人、执行)、商务、公关、律师、新媒体等。至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涉足艺人业务的大型集团,则已形成从明星、制作团队、艺人作品到宣传营销的全产业链。明星产业环环相扣,有利于捆绑销售,资源统一调度,扩大业务范围,稳定并聚合艺人资源及运营资金。
反观网红的运作模式,则显得粗放很多,他们大多停留在“自我营销”的阶段,背后缺少长期战略策划和公司化团队的运营。从个人IP到网红平台则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支持。给更多网红及网红公司以启示:在获得融资后,需要专业团队快速介入,实现从个体到团队、公司化运作,从UGC到PGC,从内容生产者到用户经营者的过程。
虽然网红和明星无论从人脉资源还是经纪公司的包装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但网红也依附互联网生长,备快速聚拢人群,引发热度的优势,加之更多资本进驻市场,网红逐渐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渠道,“明星化”之路似乎也并非无迹可寻。
Papi酱,如果能在个人定位和平台化发展上深入,还是可以拼一拼的。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