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过分营销,盲盒过度营销、虚假宣传遭中消协点名 专家:没有知情权何谈其他权益

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9.9元的盲盒能开出苹果11?我直接买了100个广告过分营销。”“花1400买了20个泡泡玛特盲盒,是亏了还是赚了?”“网上卖的百分百拆出手机的快递盲盒,是真的吗?”……

广告过分营销,盲盒过度营销、虚假宣传遭中消协点名 专家:没有知情权何谈其他权益

如果你是一名盲盒爱好者,对上述盲盒拆盒视频的描述不会陌生。“盲盒风”的迅速蔓延,让盲盒早已不专属于以Molly为代表的潮玩领域,“盲盒+”正以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受到不同消费品商家的青睐,可谓“万物皆可进盲盒”。

不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拆盲盒中体会到快感的同时,从盲盒里拆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越来越多。1月26日,官网发布了消费提示,直指盲盒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盲盒营销问题重重 中消协警示消费者误入圈套

中消协在其官网发布消费警示提示,明确指出了盲盒市场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经营者营销手段众多,有的是通过与明星、综艺节目、网红主播等合作,不停地“刷存在感”;有的是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换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欲望;还有的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 “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抽中概率大都为“百里挑一”。这类营销手段促使很多消费者醉心于享受拆盲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惊喜感,引发消费者冲动购买,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为。

二是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

三是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者拆开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安全性指标;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有的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还有的存在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瑕疵。

四是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还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效率低下,对消费者的问题一直拖延处理。

“拆开盲盒既有可能因高于预期而惊喜,也有可能因低于预期而失望,不能只抱着投机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购买盲盒,不应过分沉迷,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智和冷静,少一分盲目与冲动。”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

同时,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盲盒营销或侵犯消费者 建议沙盒监管“新业态”

据央广网记者在短视频平台观察,线上拆盲盒的视频主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泡玛特盲盒,另一类是其他盲盒。比如,专拆泡泡玛特玩偶盲盒的视频中,主播以分享自己大体量、成系列地买盲盒、拆盲盒的过程为主,视频描述和视频字幕中不乏“一次性拆XX个盲盒!”“太过瘾了吧!”“拆它”“解压”等字眼。

而在试拆其他盲盒的视频中,央广网记者注意到,有的主播花费大几千元购买数十个盲盒,尝试拆中一台苹果手机,结果拆出了包括充电宝、数据线、闹钟等各类平价商品;还有的主播展示了其尝试购买网传的“百分之百拆出手机的快递盲盒”,后拆出老年机、卡顿的旧手机、停产的某品牌国产手机等。

“购买什么东西,消费者自己要清楚。但盲盒的逻辑是不让你知道,让你猜。这实际上含有侥幸的意味。”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盲盒产品类似彩票和有奖销售,但又有别于后两者。

胡钢认为,“如果是以游戏的心态,在消费金额不高的情况下,参与一两次盲盒消费没问题。但如果抱着捡便宜的心理,比如听信商家的宣传,想通过购买大量盲盒、集齐某些系列从中获利,建议不要参与。”胡钢指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应消除投机心理,“消费就是消费,不要想着把消费变成投资,而且盲盒本身也不是法律允许的投资品。”

在胡钢看来,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可以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对待,但要警惕盲盒营销模式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的隐患。“盲盒销售的核心问题是其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严峻挑战。”胡钢表示,“比如以盲盒的形式销售食品,如何保证消费者真实了解主要成分、生产厂商、生产标准等基本信息,以及食品的包装是否达标等。”

针对当前有升无减的“盲盒热”,胡钢指出,企业、商家应坚持诚信为本,“耍小聪明的做法不会长久的”。他表示,对新兴业态还需要加强监管。“针对以销售盲盒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采用沙盒监管的模式,实行全程监管,以避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下午2:31
下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下午3: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