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日久见人心,要么是涉世未深,要么是人老心还不成熟。 一句“日久见人心”就想概括一个人。要知道,是相对的,你说别人日久见人心的时候,别人看你也觉得你“日久见人心”,举个例子,你和某人关系好了十年,共同经历过风波坎坷,某日他遭难了,开口问你借50万,你心想我擦,我存款一共就40多万,和着你一直惦记着那?你爹妈不还有两套房了吗?这么大数你不找你爹吗借,来找我?我借你我咋办?我还要结婚买房呢日久见人心上一句!天知道你借了几时还?于是你不借,顺口补一句:日久见人心那!于是不再理他了。他也是,不再理你了,逢人也说你:朋友落难视而不见,日久见人心那。问题出在哪?出在遇到问题后,彼此的利益重点不一样,他认为重点是他的利益,他认为兄弟是手足女人如衣服,他认为他要挺过难关,你的结婚幸福就得牺牲,而你认为不能以牺牲自己幸福为代价去帮兄弟,你不用怀疑你和他相处好的十年时光,那都是真诚的,没出事时都是真诚的,问题是出了事以后各自的价值判断。不用纠结50万数字是大是小,50万只是举例 有的人为500元也会闹僵,所以,与其说日久见人心 不如说人心是随着环境浮动变化的 好时是真的好,坏时也是真的坏 。不用一棒子打死, 说“日久见人心”,那本身就是说话者的偏见。
子曰:“欲讷于言,而行”,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下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这是在吿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俗话说,“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慎言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这是对我们平常的言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总之,少说废话,多干实事。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少说多做,是至理名言!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在延安出生。取名李敏和李讷。其中“敏”与“讷”就出于《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给女儿起名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希望女儿们长大要多做实事,言辞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