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苏魏公集》卷五十九《国子博士陆君墓志铭》:“国子博士山阴陆君讳珪,字廉叔……以熙宁九年五月癸酉卒于濠梁之官舍……享年五十五……夫人毗陵边氏,兵部调之女,号德安县君。
生四男子:长曰佖,尉氏县丞;次即佃也,审官东院主簿;次曰傅,真定府学教授;季曰倚,举进士。”据志,陆珪(1022—1076)字廉叔,始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景佑中补湖州武康尉,再调信州司法参军,用荐者迁杭州南新令。满秩,改睦州录事参军。考课,擢大理寺丞,知明州奉化、扬州天长二县。左降监濠州酒税。《陶山集》卷十六《边夫人行状》:“夫人楚丘人,兵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赠兵部侍郎边公讳肃之孙,兵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讳调之女,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谏议大夫陆公讳轸之妇,国子博士赠正议大夫讳珪之妻……夫人十五而嫁,十六而字子……元祐八年二月八日卒……享年六十有九。”据此,佃母边氏(1025—1093)于宝元二年(1039)嫁陆珪,而佃兄佖生于康定元年(1040)也。又,边氏有秭嫁孙沔,见《陶山集》卷十六《陈留郡夫人边氏墓志铭》,有弟边珣(1024—1095),曾为越州余姚、会稽县尉,见卷十四《通直郎边公墓志铭》。佃外祖边调,《宋史》附见其父边肃传,外祖母温氏,见《陈留郡夫人边氏墓志铭》。《陶山集》卷十六《边氏夫人行状》:“孙十有三人:表民、长民、一夔、师稷、师契、师益,举进士;宦、字,右承务郎;守、宰、宲、宥、邃,尚幼……”按,陆游《家世旧闻》卷上:“三十八伯父讳宦,字元长,楚公长子。公得子晚,年三十八始生伯父,遂以三十八为行第。”《渭南文集》卷三十二《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又谓宲乃佃第五子,则《行状》所列诸孙中,表民、长民乃佃兄佖之子(见《陶山集》卷十五《会稽县君吴氏墓志铭》),一夔等四人乃佃弟傅、倚之子,宦以下“宀”部命名者皆佃子也,而宲适在第五。《家世旧闻》卷上又云:“祖母楚国郑夫人,抚视庶子与己子等。先君与四十二叔父提举公(讳宲,字元珍)同岁,方怀孕时,祖母作襁褓二副,付侍者,曰:‘先产者先用之。’已而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知婆生叔父,相距财二十余日也(先世以来,庶母皆称知婆)。”据此,佃妻郑氏、妾杜氏。其长子宦以三十八为行第,故第五子宲行四十二,乃杜出,而陆游父宰,则第四子也。《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又谓佃有子寘,《宝庆四明志》卷八亦有陆寘传,云:“寘尝为明州录事,崇宁中,奉行安济、居养、漏泽有劳,秩满就除通判。”考《边氏夫人行状》所载佃诸子中,《家世旧闻》谓宦病不能官,字早卒;宰乃游父,宲墓志见《渭南文集》;宥行第当为四十三,《渭南文集》卷二十九《跋四三叔父文集》云:“先楚公捐馆时,叔父未成童。”则宥不能在崇宁中出仕,而邃当更幼。如此,唯第三子“守”当为“寘”之讹。然则佃七子名为:宦、字、寘、宰、宲、宥、邃。世所传《山阴陆氏宗谱》谬误殊甚,不足据。又,边夫人十三孙中,寘第九,《渭南文集》有所谓“九伯父”者,实其人。余详孔凡礼《陆游家世敍录》。
送杨寘序的译文?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1),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3);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4)。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5)、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6),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7)。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注释】 (1)幽忧:深重的忧劳。 (2)宫:五音之一。引:乐曲体裁之一。数引:几支曲调。 (3)羽:五音之一。 (4)雍雍:和谐,和睦。 (5)伯奇:周宣王时大臣吉甫之子,因后母进谗而被逐,作琴曲《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 (6)道:同“导”,开导。湮郁:阻塞。 (7)剑浦:今福建南平市。
是现在的区域?
从古人的地理位置划定的左为东,右为西来看,“陇右道”之“陇右”非渭河上游的彼“陇西”了。在甘肃工作时的习惯对庆阳一代泛称“陇东”,回忆中没有区域陇西之说,作为地名的“陇西”,虽然属于定西地区所辖,但传统的辉煌使“陇西”县在甘肃甚至西北人心里的位置一直都很重要,甚于所治定西,毕竟“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出自这里,据说“陇西机务段”在陇海线上也算得一个大段。再说“陇右”,古人在划分地理区域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地标位置,于是选定了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以六盘山路方登顶得名的“六盘山,”古称“陇山”,绵延的山脉植被改变了宁夏南部与庆阳地区的气候,在广袤的西北,这片地区属于富庶之地。前面说过的以左右定东西,划六盘山(陇山)以西为“陇右”,那么唐朝的陇右区域就太大了,可以说大到不能以州县计算!顺着祁连山脉一路西行的宁夏,青海(包括青海的部分藏区)部分区域,顺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进疆,延伸至古丝绸之路的远方……老渔认为:大唐盛世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