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袭的意思,儒学是如何解释生命的?

与(至少一般性的)宗教不同,重现实现世,主流上对生死报着“存而不论”的基本态度。“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等等。一般人是儒学还是继承或者说至少延续了古代华夏民族宗法性传统宗教关于生死的基本认知的,到原始天命观到后来的天道观、天理观等,不追求也不大认为灵魂不朽,而是看重族类不朽和精神不朽,通过多子多孙的族类繁衍来实现对祖先生命价值的无限延续,汉民族祖先崇拜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体现,所谓“生生不息”是也。

蹈袭的意思,儒学是如何解释生命的?

儒家认为人禀天地之和气(或元气)而生,从生到死即当还天地之和气(或正气)。人之肉身死后经分解皆为天地之和气,所不同者此生之造作尔。由仁义礼智而行,即生和气,逆仁义礼智而行,即生邪气。贤人君子即时时生正气,时时止邪气,方无愧此生尔。

未知生,焉知死。

你对儒学的

  儒家学说,从见识上说肯定是落后的,毕竟是几千或上百年的东西。不说糟粕吧,至少多半都是需要更新的旧货。

但是从实用角度说,它代替了中国各地在几千年历史里不断产生或者不断得自外部的自我定位标准。于是虽然中国地方这么大,留存时间这么长,希奇古怪的民族这么多,但是大家都管自己叫“某地人”之外,还多少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既然光占位置不排泄的清朝也有“保持祖国统一”之攻,儒家学说的攻击肯定不在其之下。

========================================

关于评论。

原版如何便该是如何,网络交流本身已经是知人不知面更不知心的,别字之类如果不影响阅读,那就当作个人档次的痕迹留着好了。
  至少也能为浏览者该如何看待在下回复的可信度,提供些边脚的信息。

然后正经的说。

有个东西在下总想不明白。但凡学说,应该总是“与时具进”的啊?

中医博大精神,但是尚且有李时珍;

传统算学算是面面俱到了,但也有梅文鼎;

儒学自然不该例外。
  

如果这些学说的不同时代的版本都在说同一套问题,那么这些版本之间就总该有个优/劣或者模糊/精准或者表/里之分。如果没有差别,这种改变或者就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有分量的痕迹了。

那么,某个传统学说(比如儒学)的支持者,支持的到底是作为不同版本的综合的历史延续体呢,还是比较晚近的或者大成版本?

——如果支持的是前者,那么就好比叶公好龙,更多的是珍惜一种纹样/痕迹/遗产,而不是可以用来凝聚民心的社会制度构建学说;后者的态度似乎是更加可取的,这就应该至少在学术争论的层次上容许对早期版本的批评——但是以在下所见,似乎不总是这样。
  

费话了这么多,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儒学应该当作国粹,还是具有可用性的学说?

前一个回答多少是个感情问题。而好恶是不需要理由的。

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就是说正确对待古代遗产的态度应该是“现代化”。比如叶天士用干制土粉或青蒿汁液治病,我们后人便靠着新出现的东西搞出了土霉素和青蒿素等。
  那么一个古代学说在现代社会里,多少会在普及或应用方面有所隔阂/缺陷,可能成为学究手中的玩物。

那么评论者的答案会是什么呢?三个评论244个字,除了自封的高人一等的批评,没有一点讨论问题的味道,看来应该不会是后者。

正经话说完了,说点不正经的。
  

近三千年历史的儒学,各朝各代的儒学者又不能相互通气,难道会有统一明确的“哲学体系”可说么?不过简化的说,不就是反复的以不同角度阐述“君臣父子”那一套?

历史际遇,往繁复了说,够一个研究者写一辈子的,但是简化的说,不就是被历代用来凝聚国家么?

如果儒学无变化,那么其现实情况和未来前景,最乐观的说不过是因循历史。
  大家都有眼睛也都有脑子,对于一成不变的东西要“三岁看老”很难么?

楼主也说的要求大家“尝试如何如何”,怎么一到补充阶段便成了单纯的不“如何如何”便浮躁了呢?

既然大家都来这里讨论问题,那么不管是否有资格和楼主平等讨论,平等讨论的资格应该都是无条件便该确保。
  激于义愤出口成脏是一回事,如楼主这般好为人师到视他人皆如学童,似乎不是合适的做法。

或者这种做派本身便是儒学糟粕之一?。

  儒学从它诞生到现在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孔子时期讲究“礼乐教化”“仁爱”,汉武帝时期儒法两家融合共同为封建帝王服务,韩愈提倡“三教合归儒”,程朱学派开创理学,儒家一步步地发生着变化,现在的儒学早已不是孔子的儒学了。

孔子提出的“仁爱”带有浓厚的封建等级制度色彩,这种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思想给封建帝王提供了“君权神授”的理论依据,在现在看来是腐朽落后的,然而却是早期儒家思想的核心。
  汉武帝为了给赤裸裸的法家统治包上一层外衣,就利用儒家思想来做表面,这时候的儒家带有一点法家色彩。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道教与佛教盛行,动摇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韩愈首倡“复兴儒学”,将衰落的儒家又扶上了统治地位。儒学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在两宋,程朱学派发扬了儒学的一些思想,有加入了新的思想,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禁锢理论。
  

我本人是不喜欢儒家的。第一点就是“仁爱”,相比于墨家的“兼爱”,仁爱可谓是腐朽落后,不平等必然导致纷争动乱,这是阶级社会永远克服不了的痼疾。新文化时期批儒之风盛行,这个被批的“儒”其实不完全是孔儒,包括后来的儒家。汉武帝和程朱虽然光大了儒家,同时也将儒家带入了更加腐朽的境地。
  儒家在封建统治的色彩下愈加黑暗,而程朱学派将儒家鲜活的部分改得死气沉沉,“八股取士”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有功也有过。历朝历代的儒家学者们大多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儒家思想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带有浓厚封建等级色彩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后来的程朱理学,又使得学术界迂腐落后死气沉沉,对扼杀新兴思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任何思想都有有益的部分和有害的部分,对于儒家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要秉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思想发扬光大,儒学在未来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就个人情感来说,就是“仁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心态淡定平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上午2:31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上午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