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古汉语中,“不”在什么中读?在什情况中读呢?为什么?
………
前言古汉语中,有不少字是多音字,有的字多音同义,例如:看、听;有的是多音异义,例如:不。
不,在康熙字典中,有几个读音,平上去入四声都有。一般讲究平仄的情况都是用在格律诗中,因此这里仅仅就诗韵来说一下“不”的平仄不同
一、不 所属的韵部不,这个字在平水韵中分属两个韵部
1、十一尤
平声属于下平十一尤: 不,与有韵”否”通。这个意思是说,不和否的意思一样,但是否是仄声,因此用到平声时,就用“不”来代替。
这种用法在古诗中也不少,例如[唐] 李白的《秋浦歌》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押韵十一尤,秋、愁、楼、流、不、州。《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
又如:浣溪沙 [宋] 韩淲,也是押平声韵:
闲里相看两鬓秋。酒能沾醉雨能幽。吾庐何幸得翁留。
世路尽教终易与,山林佳话恐难酬。人来人去亦知不。2、汉朝的平声读音
汉乐府《陌上桑》中“不”的发音也是平声,但是明显和平水韵的“上平七虞”中的字一起押韵。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康熙字典中关于这个字的读音似乎也拿不准:好像应该读作“吾” ?
二、仄声在康熙字典记录中,根据宋朝的广韵、集韵等官方韵书记录,不,上去入都有。
1、入声
这里就根据平水韵的常见用法来看,不,在“入声五物”韵部,表示否定的副词使用,相当于英文的NO、NOT。这也是最常见的用法。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上声
不,在下面这首词里应该是通“否”,这种用法经常把“不”放在最后一个字。
[宋] 辛弃疾《鹧鸪天》
一夜清霜变鬓丝。怕愁刚把酒禁持。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
真个恨,未多时。也应香雪减些儿。菱花照面须频记,曾道偏宜浅画眉。玉人今夜相思不?意思是“相思否?”这种用法也非常多见。
结语古汉语中,“不”常用的就是通“否”有平上两声,用作否定的意思是入声。
另外现代汉语中,“不”的后面如果是去声的话,发音会是平声,例如“不尽长江滚滚来”,大家不要和诗韵的平仄搞混了,这里依旧是仄声。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