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8-1987.7)释行正,俗姓李,名太宝,字愿安,登封城关刘庄人。
6岁出家少林寺,拜德宝为师,赐法名行正。后随师习禅研武。1928年,寺院被焚后与寺僧一起耕田,保护寺院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任少林寺当家和尚。1937年,豫西遭大旱,少林寺也因所种田地大都无收。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行正法师不顾视力低下,来往于崇山峻岭之间,卖煤换粮,终于带领僧众度过历史上少见的灾荒年。
1958年赴武汉佛教训练班学习。十年动荡破”四旧”,为此,行正法师用转移地点、埋藏等方法,保存传世佛经数千册、达摩铜像、紧那罗王铁像、匾额多块等。其中有人欲砸毁千佛殿铜佛,法师用身体护住铜佛,从而保住了这尊珍贵的铜佛,后来有人要把塔林炸掉,他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说道:“若要炸塔林,先把我炸了。 ”结果,把对方吓跑了。谁能想象,少林寺的壁画、经书、佛像、塔林,都是双目几近失明的老方丈拼了命保护下来的?没有他,少林寺的历史可能就会断代。
行正法师用果敢的行动及真诚的心,保住了号称中国古塔博物馆的塔林免遭浩劫。1982年后行正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称二十九代。行正方丈在任期间致力于弘扬禅法和光大少林功夫事宜,使禅宗祖庭和功夫胜地得以复兴。
行正方丈晚年体弱多病,苦于寺务繁重,很想挑选一个可靠的弟子做接法传人。
他将所有的弟子翻来覆去地放在手心里掂量,最后将心思凝聚在释身上。在他的眼里,释永信佛性纯真,有上乘智慧和领导能力,又豁达大度、处事果敢。
有一件事,行正方丈记在心里:他分派永信与另一位弟子,分别到开封、洛阳办事。永信带了20个烧饼出发,到开封后挂单在观音寺中,3天只报销食宿费5块钱;
而另一位去洛阳的弟子,3天的食宿费就报了78元。“这说明永信已经把师父的俭朴之风接到手了。”非常看好释永信的行正方丈,安排他当了办公室主任,做寺中的监院和当家。
释永信体贴师父,为其分担了许多杂务,事事办得让师父称心如意。这时,附近一位与行正方丈交情深厚的居士,也劝方丈“一定要把法券、法印传给永远信得过的弟子,才会给少林祖庭带来永久昌盛!”一天深夜,释永信来到行正方丈床前。师徒俩开始了一场颇具禅味、足以影响少林寺历史的对话。
行正方丈问:“你来干什么?”
释永信答:“弟子这些天来,看到师父已是年迈多病,处事常常力不从心,有心代师父挑挑担子,不知师父让不让弟子代师父来挑?”行正不动声色地问:“你的肩膀能够挑动多少斤?”
释永信答:“师父原先能够挑动多少斤,弟子现在就能挑动多少斤!”
行正方丈暗暗高兴,又问:“还有别的话要对师父说吗?”
释永信恭恭敬敬地回答:“当年先祖无言,弟子今日也无言。”
行正方丈喃喃自语:“牡丹花开的时候到了……”他起身领着释永信到达摩祖师亭,令其仆伏在祖师座前,将法券、法印郑重地授予他执掌。
半年以后,1987年8月,行正法师圆寂前夕,将法卷和衣钵授予释永信,叮嘱道:“平时多盖些房,多存些粮,一定要想法恢复少林寺的鼎盛。”年仅22岁的释永信正式成为少林寺住持,一时间轰动全国,国家级媒体蜂拥而来,登封县、郑州市和河南省的各种社会头衔与荣誉也纷至沓来。
然而,释永信却乐不起来。能否管好少林寺,不但外界有质疑,就连少林寺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当时,少林寺的出家人多是河南本地人,很多老僧人都有各自一帮得意弟子,让一个安徽来的“毛头小子”领导全寺,在老僧人看来,无异于“将自家东西送给了别人”。
释永信心里也很无奈。即使师出有名也要步步为营,他清楚的知道,要想站住脚跟,得到众僧的支持,必须中兴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