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南征北战》深刻诠释了这个问题的难度,1947年初在徐州督战的国军“参谋总长”陈诚是废物吗?旁边的薛岳和前线的欧震都不会打仗吗?至少笔者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可就是这些抗日名将,一致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不堪再战”正在,同时要求北线的李仙洲集团火速南下,“聚歼”我军主力于临沂以北地区王敬久。
鲁南会战,陈诚一口气调动了74个整编师或旅,且大多是国军精锐兵团,整个战场兵力分为三大坨:南线欧震的主要突击集团,包括整74师、整11师、整25师等大牌;北线李仙洲辅助突击集团,下辖三个军约7万人;另以王敬久集团置于西线,负责切断华野和中野之间的联系并作为预备队随时投入战斗,架式拉开的其实蛮漂亮的。
粟裕手中掌握着华野主力九个纵队,他以两个纵队18个团伪装主力阻击欧震集团,七个纵队秘密北上寻歼李仙洲集团,战役的关键,是伪装全军的两个纵队如何打的激烈、撤的真实,从而让敌军高层产生错觉。打的不硬,敌人不相信你是主力,撤的不真,敌人会怀疑我军另有企图,总之这戏不好演。
1947年2月15日,欧震集团经“激烈战斗”占领临沂,并大肆向徐州和南京报捷,战报经层层注水,到达各高级将领手中的情况是:华野在临沂周围“被歼”16个旅,余部正在溃退中。所以陈诚认为,兹要李仙洲集团堵住华野的退路,则一战而定山东。
真有清醒的人物,李仙洲的顶头上司、坐镇济南的黄埔学弟王耀武坚决不信 ,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深感国军战报之水,越是战果“辉煌”越有问题。他判断欧震集团一定未遇大的抵抗,华野的撤退是假,很有可能是北上打击较弱的李仙洲。于是王耀武派出多批飞机侦察,确有迹象表明情况反常,随即命令已经到达莱芜的李仙洲集团后撤,一并致电陈诚要求“准予机动作战”。
陈诚大怒,严令王耀武不得贻误战机,北集团必须刻日南下堵截撤退之华野“残部”,面对这个黄埔系的实际二号人物,王耀武也不敢抗命,只好再次命令李仙洲前出重占莱芜。可怜黄埔一期的李仙洲来回折腾,最终还是落入华野包围圈,2月23日,第46和第73两个军5万多人被歼,拖后的第12军逃回济南,李仙洲兵败被俘,这就是著名的莱芜战役和“五万头猪”的故事。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李军长自然代指李仙洲,张军长则影射南集团的整74师师长张灵甫,不用急,三个月之后张军长也挂了。
作为军事统帅,判断敌方撤退需要在战略、战术和战场三个维度去研究,在战略上要有清醒的认知和对对手充分的了解,陈诚的错误在于“既不知已也不知彼”;在战术上要有全方位的侦察,华野的佯装败退,王耀武能够看出问题,偏偏陈诚就深信不疑;在战场上,指挥官要亲临一线实际考察,而不能盲目的相信什么电文和战报,如果陈诚亲临前线观察战斗,以二十年的作战经验恐怕也能发现端睨,如果身处远在徐州的作战室里瞎指挥,想不吃败仗都难。
归根到底一句话,能否判断出撤退的真假,最后互相博弈的结果,仍然是指挥员的军事综合能力比拼。
抗日电影《诱狼》里,担负引诱鬼子上钩的“狼诱子”分队,为了让敌酋阿部规秀相信八路军是不支而退,不惜下了血本,把捷克式轻机枪都扔在撤退的路上了,终于将日军诱至黄土岭。
笔者对这个桥段却严重存疑,机枪对于武器严重匮乏的八路军有多么重要,怎么可能轻易抛弃?但凡阿部规秀稍具头脑,也能判断出这事有蹊跷,事情明显做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