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嘎嘎,伊万四世为何被称为“雷帝”?

  

雷帝嘎嘎,伊万四世为何被称为“雷帝”?

伊万四世

雷帝嘎嘎,伊万四世为何被称为“雷帝”?

是莫斯科大公和

俄国第一位沙皇。他自幼失去双亲雷帝嘎嘎,孤苦无依,在刀光剑影的权力斗争中长大成人。阴暗恐怖的成长环境使他凶狠残忍、敏感多疑、乖张暴戾;他的消遣是把猫狗从克里姆林宫的高墙上扔下,看着它们痛苦地咽气;他的娱乐是将仇人的儿子抛进饥饿的狗群,目睹他被活活咬死。
  他虽生性狂暴,但天资聪颖、精力旺盛、记忆力极强、胆识过人。独特的个性加上不幸的经历,使他成为俄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暴君。

1547年,17岁的伊万四世在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教堂加冕登基,开始独立掌管朝政。

伊万四世即位之初,王公和大贵族的割据势力还很强大,沙皇政权极不稳固。
  为了限制大贵族的特权,从16世纪50年代起,伊万四世着手进行了行政、司法、军事等方面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取消大贵族杜马,设立由自己亲信组成的新国务会议“重臣拉达”

1549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由大贵族、服役贵族、高级僧侣和政府高级官员参加的首届全俄缙绅会议;1550年,按照沙皇的旨意编纂出台了《1550年法典》,以改善司法职能,进一步限制农民的人身自由;钽建了由射击军(crpejibUH)构成的常备军;组建了衙门,取缔了采邑制度,实行大索哈2课税制;1551年,召开了旨在“改善教会秩序”的宗教会议,通过了有关限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名为《百章》

的决议;设立并扩大了被称作“政厅”的国家管理机构等。
  伊万四世通过上述改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权力,限制了大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服役贵族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16世纪60年代初,伊万四世在丧妻之后脾气变得越发狂暴。他常因利沃尼亚战事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他与重臣拉达也产生了分歧,并时常引起权贵和上层僧侣的不满。
  因此,有人背叛沙皇,投靠了国外势力。出于对忤逆谋反的愤怒,1564年12 月3日,伊万突然离开莫斯科,并以“退位”要挟众臣。在莫斯科臣民即将发动骚乱的压力下,一个由大贵族和僧侣组成的使团赶紧奔赴阿列克山德罗夫行宫觐见伊万四世,恭请他回朝理政,并承诺赋予沙皇全权。
  伊万四世在与使团成员就严惩谋反者、在全国划定特辖区等问题上达成协议后返回莫斯科,随即宣布实行特辖制。

所谓“特辖制

,是指将所有土地分成“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是沙皇的私人领地,由沙皇直接管辖。“普通区”则由沙皇任命的大贵族杜马管理。
  为此,沙皇还组建了一支绝对效忠于他的“特辖军”。军人们身着黑衣,在马颈处挂着狗头,箭筒里放着利箭和扫帚,暗示着他们能像狗一样嗅出谋反叛乱的气息,并能扫清一切胆敢反抗的势力。

“特辖制”是伊万四世为限制领主势力、镇压其反抗在行政和军事上采取的非常措施。
  它的实施摧毁了分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特辖制实行后,全国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凡有谋反嫌疑的人,皆会被镇压或处决;刑讯逼供、滥杀无辜是常有的事;大贵族、神职人员、黎民百姓,甚至连伊万四世自己的妻儿,也都在“特辖军”的刀剑下、在他歇斯底里的狂怒中丧了命。
  为了反对特辖暴政,都主教阿法纳西在修道院清修,其继任者菲利普二世也因揭露其暴行,很快被废黜拘禁。1569年12月,沙皇以叛国通敌为罪名,亲自率“特辖军”征讨诺夫哥罗德。从莫斯科至诺夫哥罗德沿途的城市均遭到“特辖军”的烧杀抢掠,被洗劫

一空。
  在人口不到3万的诺夫哥罗德,死亡人数竟达1万。

“特辖制”将全国置于恐怖屠杀的氛围之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血腥的暴行使沙皇的性格变得更加乖张暴戾,1581年伊万四世在盛怒之下失手用权杖打死了自己的长子——王位继承人伊万•伊万诺

维奇,上演了一出人间惨剧。
  因此,民间将伊万四世称为“恐怖的伊万”或“伊万雷帝”。

雷帝的“”在

  1584年3月18日下午3点左右,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一边像往常一样哼着自己喜欢的小曲,一边舒舒服服地洗澡——这是沙皇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一直到7点左右,他容光焕发地走出浴室,略微用点御膳,感到精神格外好,就命人传来他的亲信,披着松散的长袍和他对弈。
  伊凡大帝一手拈着棋子,一手轻按眉头,周围是一群 |侍臣在为皇帝助阵。忽然间,伊凡大帝手一松,一声脆响,龙翠棋子摔个粉碎。正当众人惊慌诧异之时,皇帝的身子也缓缓仰面倒下。等找来医生,伊凡四世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体也变得僵硬。1533年,年仅三岁的伊凡雷帝即位,17岁时亲政,并宣称自己为“全俄罗斯的皇帝”。
  1550年,伊凡雷帝颁布新法,大力打击权势贵族,以加强中央集权,其政策雷厉风行,因此被人送绰号“雷帝”。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伊凡雷帝留给人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伊凡雷帝书库——今天落在何方?据福恩修道院的修道士马克西姆•克里柯记载,伊凡雷帝藏有大量的书籍,其中大部分是珍贵的古代手抄本,数量众多,足以抵得上一个大型图书馆。
  有人也许要问:“即便是一个皇帝,要想获得那样多的古抄本书籍,也不大可能吧?”须知古抄本在流传过程中是很容易消亡和损失的。我们经过考证与分析,认为这是可能的,原因有三:第一,伊凡雷帝的祖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所娶皇后索菲娅乃是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康士坦丁奴斯十一世的侄女,她嫁到莫斯科后,带来了大量珍贵的古抄本书籍。
  第二,凡是长久和平的环境,在君权加强的情况下,有利于古籍的发掘,例如我国清朝的乾隆朝,因编订《四库全书》,就搜集到了多种古籍本。第三,据历史记载,伊凡雷帝是重视文化建设的皇帝,因此他有大力搜求古本书籍的可能。另外,马克西姆是很出名的学者。早在伊凡三世时,他就因为有学养受到皇帝的信赖,让他整理皇室的书籍。
  伊凡雷帝时,马克西姆又受到重用,让他为皇室的书籍编目录。而马克西姆是个很认真的人,在整理书籍中发现了很多讹误,他就一一加以更正,不料因此得罪了颇有权势的莫斯科大主教约瑟夫,后者百般在皇帝面前会造谣中伤,最终马克西姆遭贬谪而出宫,此后又陆续受到教团的迫害。
  至于他究竟有没有把伊凡雷帝书库的书籍全部编目,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有关伊凡雷帝书库的记载,除了马克西姆之外,当时在其他人的记录中,再找不到只言片语了。直到16世纪在《里波利亚年代记》中,才被轻描淡写地提到:“德国神父魏特迈曾见过伊凡雷帝的藏书。
  它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大间房子。”可是所谓“德国神父魏特迈”在历史上并不有名,要找他的记载十分困难,于是人们产生怀疑:伊凡雷帝书库会不会压根儿就不存在呢?19世纪时,两个德国人一度对伊凡雷帝书库很感兴趣,不远千里跑到莫斯科,准备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但是尽管他们对克里姆林宫的地形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又查 遍了所有关于这件事的古代记录,结果连伊凡雷帝书库的大门朝哪边开也搞不清楚。
  最 后这两位认真的德国人留下了两句被认为是“绝对废话”的话:“我始终相信,伊凡雷帝 书库的藏书至今还沉睡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解开这个谜,对世界的文化来说可能 联系着非常重要的发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这些珍贵的书籍也葬身火海了。
  但是也有人认为或许这些书籍在地下室最为隐秘的密室里,大火根本烧不到,但是 却把出路封死了,因此有必要再对克里姆林宫仔细搜索一遍。还有人认为,早在发生大 火之前,书库已经被转移了。19世纪末,莫斯科历史学家扎贝宁无意间淘到一本古书,上面有许多关于古代宫廷的记载,其中一件竟和伊凡雷帝书库有着莫大关系:大约在1724年,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把莫斯科作为陪都。
  同年12月,一个 名叫奥希波夫的教会人员来到彼得堡,向皇室递交了一份报告,说有人在克里姆林宫看见了两间地下密室,堆放着许多大箱子,都加着大铁锁,贴着封条。于是请求皇室同意 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搜索。至于期间怎样搜索,人们并不清楚,只是在公文保管处保存下 来的关于此事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尽管全力以赴,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秘密的场所。
  ” 伊凡雷帝书库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在哪里呢?直到今天,它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午9:18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午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