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于楚汉期间,刘邦联军与项羽军团所发生的决定胜负最后一战——垓下之战 的故事什么面楚歌成语。
历史故事的由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经过长期对峙,互有胜负,此时韩信和彭越一直在项羽后面捣鬼。由于项羽缺粮,又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条件下,更不利于长期与刘邦在此处坚守对峙。所以军事实力更强的项羽同意与刘邦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中分天下,东边归楚,西归汉,互不侵犯。公元前203年10月,项羽引兵东归。
订立盟约后,刘邦本想退兵,但在张良、陈平提醒下,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每每看到这里,都觉得刘邦没有什么契约精神,订立盟约又自毁盟约,虽有“兵不厌诈”的说法,但在做人诚信方面,确实给后世带了很坏的头),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
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
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项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泽东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