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移和蓝移、目前主流观点是引起红移的有三种方式:一是相对退行运动;二是万有红移;三是所谓的宇宙学红移。而本人认为还有一种红移是导致天体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的根本:介质红移:星光在并非绝对真空的宇宙空间中传递时的折射光实际上是星际物质的次生光,而次生光与入射光间总会存在频率上的变化的;
二、光的红移和蓝移与光的速度是否恒定不变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上面所说的光速本来就是不可能不变的。因此,光出现红移或蓝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观测者或测量装置相对光源运动时,光所传递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频率自然会发生变化:在真空中,观测者或测量装置远离光源时会出现红移,反之会出现蓝移;在均匀介质中,观测者或测量装置相对介质运动时也会发生红移与蓝移,但需要将介质本身视为光源或次生光源;
三、光遇到介质会使介质成为次生光源并产生所谓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和绕射等次生光;而在介质中的次生折射光的产生过程中,其相位会与入射光相差半个周期,且会存在一定的滞后与粘滞现象,从而出现频率的降低现象。因此,随着光的传递距离的增加,其频率也会不断降低。这可能是星光与其到达地球的距离成正比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哈勃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的根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体的退行速度会与其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
四、本人设计的查明决定天体红移量主因的方法可查明天体红移量的主因:利用同时测量同一倾斜星系对称部位上的天体红移量,并利用其对称性(视距离或视速度相等)对测量数据求差值即可得到与视速度和与视距离有关的红移分量,即可查明决定天体红移的主因并检验哈勃定律。此方案已经专家审核并发表在由中科院主办、中科协办的“科学智慧火花”网上了,应该是一个可靠的方案。
请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查阅本人的相关文章并参与讨论:
一个小球落入井中,其既有能量而不至于跌落井底,但又缺乏足够的能量弹到井外。而且,由于井的直径太小,以至于小球在井中存在的状态是不连续的。
根据能量的变化,小球可以在基态和不同的激发态之间来回变动。小球获得能量时会被激发至不稳定的高能状态,然后再通过激发空间量子产生光而跃迁回基态。于是,不同能级的跃迁,会产生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谱。
上述例子是物理学中的势阱模型。当两个基本粒子非常接近时,一方面受不确定原理的限制不能彼此无限接近,另一方面它们彼此吸引又无法相互远离。不同的原子,电子与质子形成的结构是不同的,因而产生的光谱也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们正是借助于原子光谱,来辨认远方天体的物质成分。然而,爱因斯坦在其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大质量的天体发出来的光谱,会因为引力的作用,失去部分能量,致使其频率降低,这就是引力红移现象。
我们的宇宙是由量子构成的,离散的基态量子构成空间,受到激发的量子变成了光子,由高能量子组成的封闭体系就是物质。由于物质的封闭性小于1,会对外产生热辐射,使其局部空间的量子形成热的梯度分布。
于是,当量子受到激发,成为光子离开天体时,空间量子会由于温度的不同,对该光子产生不对称的碰撞,从而消耗了光子的部分能量。这就是大物质使光产生引力红移的物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