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长缨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 何时缚住? 作于1935年10月。(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 长缨:指革命武装。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太岁也”。古代称太岁为凶神恶煞。此指蒋介石。 词的上阙通过写征途风光,表达了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下阙表达了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上阙暗写红军登上六盘山,下阙头两句点明了主题,明写红军高举红旗胜利地登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峰,衬托出红军战士屹立山头的豪迈气概和欢腾气氛。红军登上六盘山,标志着长征即将结束,新局面即将开始,最后两句在总结长征胜利的基础上,信心百倍地向红军和革命人民发出打倒帝国主义的战斗号召。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的《诗刊》上。此词系毛主席对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前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革命之诗篇。
1935年8月下旬,红军过草地后,当时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顽固坚持退却的逃跑路线,在党内公然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南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坚持了北上抗日的方针,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继续北上,9月中旬攻占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溃了前来堵截的国民党骑兵团。当日下午,北上红军翻越了横贯陕甘宁三省的六盘山… …。
“清平乐”,是词调名。双调,四十六字。
该词调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一说是汉.乐府的清乐、平乐两调名而为词调名。又说唐.李白作《应制清平乐》四首,后来用为词调。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参阅:(《词谱》五。)
附:“词”,也指韵文体之一。原指古乐府的变体,后以泛称合乐的诗体。
词使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馀;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其句式长短不一,故称长短句。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每调的片(阕)数、句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格式。
“长缨在手,敢缚苍龙”的意思是: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长缨在手,敢缚苍龙”出自《清平乐·六盘山》,原句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