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拜耳公司成功上市(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利用其解热阿司匹林的合成、镇痛的功效,治疗风湿性疾病,随着对乙酰水杨酸的不断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其具有预防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带来危险的功效。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在临床上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大众的关注。那么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好处和不良反应呢?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可用于常见的感冒发热、轻中度的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等;具有抗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疾病,可使患者关节的红、肿、痛明显缓解,是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除此之外,阿司匹林适用于降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
阿司匹林成分为酸性较强的有机酸,口服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的不适;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造成凝血障碍,长期服用可引起出血;除此之外,少数可见服用阿司匹林后过敏,严重者诱发支气管哮喘。
所以,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药物,药物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血栓高风险的人群可以长期服用,其他人群不建议长期服用,严重肝损害、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产妇、月经过多者禁用;为了健康起见,一定要在专业指导下安全用药,不可自行服用。
本期答主:闫岩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了解更多有趣的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已经有了120年的历史,初时它被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但在50多年前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个对于正常人属于副作用的功能,在血栓性疾病高危患者身上成为了救命的法宝。
人们基于这个发现,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对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某些病毒与细菌所导致血小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发作心梗、脑梗等意外事件的概率。
一、什么样的人需要吃阿司匹林现在很多人对阿司匹林一知半解,甚至有人把阿司匹林当作一种保健品。经常有人来问华子,人到了多大年龄需要吃阿司匹林?华子说,年龄并不是需要吃阿司匹林的必要条件,而是根据身体健康情况,是否有相关疾病等因素,做一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评估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二、心脑血管疾病评估法1、吸烟因素:吸烟的男性为2分,吸烟的女性为1分。
2、年龄因素:40~44岁为1分,45~49岁为2分,50~54岁为3分,55~59岁为4分; 60岁以后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专业的医生做出更为积极的评估。
3、体重因素:计算体重BMI指数,BMI大于24得1分,BMI大于28得2分。BMI指数等于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比如体重90公斤,身高1.8米的人,BMI=90÷(1.8×1.8)=90÷3.24=27.8。
4、血压因素:高压低于120mmHg为-2分,高于130mmHg为1分,高于140mmHg为2分,高于160mmHg,男性为5分,女性为3分;高于180mmHg,男性为8分,女性为4分。
5、血脂因素:总胆固醇大于等于5.2mmol/L,为1分。
6、糖尿病因素:确诊糖尿病的男性为1分,女性为2分。
计算六项分值之后进行求和,分值越高,危险性越大。总分大于等于10分的男性,以及总分大于等于9分的女性,在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为高危人群,建议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如果已经患过心梗、脑梗或是外周动脉血栓的人,就不必计算了,需要即刻开始药物预防。
三、阿司匹林吃到什么时候对于缺血性心脑疾病高危人群来说,只要没有相关用药禁忌证,需要持续服药。对于没有发生相关疾病的人群,当年龄大于70岁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带来的风险与获益相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停止服药。而对于那些已经发作过心梗、脑梗的人群,只要没发生禁忌证,就需要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年龄的限制。
综上所述,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已经发作过相关疾病的人,为了预防疾病复发更是不能轻易停药。如果有禁忌证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用药期间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