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可以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个问题我觉得联系生活当中的三个维度可以说清楚。
一、学习上,“想”着学。所谓辩证思维,就是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从事物发展的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防止片面化、单一化,陷入思考的牛角尖。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学者从长远的角度去学习、去认识和了解。例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上,不能只从自己的喜好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家长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些问题,从他们的视角去学习一些儿童化的东西,然后再“去儿童化”,以此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如,我们在学习一项新技术的时候,不能只从现有的知识层面去了解某项技术,必须从它的功用甚至是演化的历史等方面去综合考察这个知识,然后才能洞悉它的所有方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工作上,“想”着做。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思辨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所以我们在工作上必须善于用思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以来工作才能不留死角,才能更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例如,我是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我在做单位人事关系的时候,不仅从现有的制度去分析问题,我还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等实际,综合考虑他的相关人事关系,这样才不至于有偏差和遗漏,才能把人事关系处理得更恰如其分。思辨往往不是“找问题”,而是全面地“想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问题解决得彻底。
三、生活中,“想”着过。生活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往往我们的周围就有人抱怨生活如此不公等现象。且不说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每个家庭也不一样,但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地审视我们自己呢。
生活不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生活需要仪式感的同时,也需要苦心经营,要想着日子怎么过,怎么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思辨哲学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潜意识里都存在的知识点,只是我们有的人在生活中考虑的比较多,而有的人也许只会抱怨“岁月无痕”。
(说说您的思辨哲学吧,欢迎关注和点评。)
(康德)
感谢邀请。
又是一个既偏冷又枯燥的话题。
先分别说,然后再看。
“辩证思维”,应该是指运用或符合辩证法的思维。辩证法 (dialectic),也有不同的阶段。
最早,辩证法是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其含义范围很广,包括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作系统评价,再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自斯多葛派哲学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关系密切。
到了近代,康德提出了“先验辩证法”的哲学术语,是指一种揭示假象的努力——这种假象会在经验范围之外出现。(黑格尔)
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把辩证法看作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而向它自己的反面转化的倾向。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采纳了黑格尔的定义,并应用于对社会和经济过程所作的解释中。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现代辩证法的解释,很值得参考——“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的进化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则定义为——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这样来看,“辩证思维”,或者说“运用或符合辩证法的思维”,至少可以有四种形态。更完整和成熟的,是第四种。
来看“批判思维”。 必须要说,这里用到的“批判”,不应是通常理解的汉语中的含义。汉语里“批判”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揭露、反驳和否定。
在“批判思维”中的批判,指的是审视、探究和突破——它是一个哲学词汇。 一般认为,“批判”一词,滥觞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写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和《判断力批判》 。德文的批判是Kritik;英文是Critique 。
康德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按照已有的参照物原则来思考和评判,这属于教条主义;但我们在不放弃参照物的情况下,不拘泥于已有原则,而是按所观察的新主体的自身(主观)来思考,那就是“批判思维”。
在康德这里,“批判思维”是与教条主义相对立的,但应用范围很窄,仅限于人的思维领域。
黑格尔也使用了“批判”这个词,仍然是审视、探究和突破的含义。所不同的是,他将外延扩大到更广泛的现实世界的范围。
正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启发,马克思继续沿用了“批判”一词,与1859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而且,他的“批判”真正扩展到了历史和社会领域。
哲学上的“批判”,与“扬弃”概念密不可分,紧紧相连。这个词汇,也是康德最早使用的,德文是aufheben,含义为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黑格尔对这个概念大加赞扬,不厌其烦地在自己的辩证法中运用。他说,“扬弃”代表了“德国语言富有思辨的精神”,“它超出了单纯理智的非此即彼的抽象方式”。
马克思的思想中,在“批判”的同时,同样富含了“扬弃”的思想。(福柯)
在当代,最多使用“批判”概念的,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他在文学评论及理论、哲学、历史学、科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等领域都有不小影响。
他的治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果概括到一个词,那就是“批判”。他说——
“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异同。 第一,从认识论上来说,这两种都属于思维的方法,这是最大的相同之处。
第二,辩证法反映的是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所以,其适用的范围更为广泛。换言之,辩证思维“大于”批判思维。
第三,批判思维主要运用于理论研究。这不是说批判思维不具有现实性和更广泛应用的可能,而是说,考察到目前为止,在实践上的应用是如此。所以,其带有一定专业性。
第四,批判思维和“扬弃”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其带有鲜明的突破与创新的特征和指向。这一点,是与辩证法严密契合的。不过,“批判”,一般都是具体个体所进行的批判,难免带有各自的主观特点——主观性、片面性等等,很难说不存在。这个时候,是有可能和辩证思维相背离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