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者而言,的难点有三个:身体不适打坐入定是什么感觉、呼气失控、心烦意乱,以上三点如何克服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三个难点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心烦意乱很多资料里都会说要“让自己放空,最好不要再有任何的思想,连想都不要想”。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导。这是导致其他两个问题关键。
“连想都不要想”是修炼的结果,绝对不是手段初学者就是为了要克制自己,“连想都不要想”,最后才越不想想,就越心烦意乱,然后呼吸也不自然了,呼吸越不自然就越觉得憋气,越憋气心就越烦,心越烦,屁股也疼了,腰也酸了,肩膀也麻了,请问这样你能坐几分钟?
道法自然,不刻意才是“道”第一、坐着舒服是第一要务,不要追求一定要盘坐,更不要上来就玩双盘,咋舒服咋坐。
第二、随便想,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只要不刻意,思想跑到那算那。
第三、不追求必须坐多久,也不用追求每次都要一样长时间,能坐多久算多久。
这样才能慢慢的越坐时间越长。
从管理呼吸开始按照上述方法,能坐住了,就可以开始学习管理呼吸了,尝试由胸式呼气调整为腹式呼吸,说高深了就是气沉丹田。也不急于每一次都要气沉丹田,逐步过渡,逐步拉长一次呼吸的周期,调整和放慢呼吸的节奏,此刻心思自然就集中到了呼吸上,然后可以进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的起伏上。呼吸管理好了,心就静了。心静了,坐着也就不会有腰酸背痛屁股发麻的感觉了。能到这种状态,再去调整坐姿,强化意念就没那么难了。
总之,正如“吃素”是修佛的结果,而不是修佛的手段,非要强忍着吃肉的欲望,那是沽名钓誉。打坐也是修炼,不要把结果和手段弄反了。
入定之前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感?
这个答案其实在1000多年前,禅宗六祖惠能就给出了答案,你要知道你入定的目的是什么?
入定的目的是出定以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不要本末倒置!
下面是坛经关于禅定的原话: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分界线,上面是《坛经》里的原话。
对照上面的内容,会发现很多教禅定的都是舍本逐末,太注重形式,追求只有在入定中那短暂的安宁和清净。一旦出定就会妄念不断,烦恼不断。那不是真定!
你入定前有恐惧感,也就是内心不清净,有杂念。对你自己入定的行为并不是真正信任和感知。
也就是说你本来清净的自性,因思考定这个念头而乱,才会有了恐惧的感觉!
不知你是否认同我的回答? 赞同的话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谢谢!
不赞同欢迎评论指导,向你学习!
人可以以打坐的吗?
正常人躺着吃饭,会舒服吗?渊回认为:打坐禅修是人的精神食粮,一定要严格起来!
有句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该睡觉就好好睡觉,该打坐修行就认真打坐修行。
当代修行大士,南怀瑾老先生说他老人家闭关的时候,进关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个痛快。
睡眠睡饱了,精神养足了,打坐修行自然上路。
就怕有些人,美其名曰练不倒单。休息没休息好,睡眠没睡眠好,身体也搞坏了,打坐也没有坐好。得不偿失!这个一定要明白弄清楚。
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神满而不思睡。
道家所谓的,气满而不思食,神满而不思睡。这个功夫是非常高的,我们普通人可能穷极一生,也很难做到。
我们只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该休息时候休息,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打坐时打坐,该用功时用功。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李渊回 热爱文化,关注修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