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在于传说中,目前还不能确定,不过周人肯定认为夏朝存在,并且认为夏朝是商朝灭亡的,而周人又是夏人之后华夏文明的。这些在《尚书》“八诰”都有反映,代表了商末周初的观念。从此之后周人就自称“夏人”。之后西周推行分封制,夏人分散到全国各地,与被征服部族融合,夏人进一步扩大。
至于“华”的来源,有的解释为“华胥”、有的解释为“华族”、有的解释为“华山”,这些其实都是错的。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华”和“夏”当是音近而假借使用,即使到今天这两个字韵母也是一样的。所以“华夏”其实就是“夏”的意思。“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当然也是后人的解释。
“华夏”作为一个词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有时候也只称“夏”,对应的是“四夷”“蛮夷”。这时候的“华夏”从部族概念开始具备了政治共同体概念,并且往往和“”等同。周人集团就是华夏中国,而周文化系统之外的就是蛮夷戎狄。之后的秦汉王朝直到现在,也都习惯以“华夏”自居。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炎黄起源于黄河上游渭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未变之共识。
华胥氏、伏羲氏、女娲、炎帝和黄帝皆从渭水流域可以找到印迹,炎帝成于姜水,黄帝成于姬水,姜水和姬水均在今天的陕西关中,故陕西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
说到中华民族,不能不提到中华原。黄帝铸鼎的荆山,史称轩皇铸鼎山、铸鼎原、荆山原、中华原。位于今天陕西西安三原、富平、阎良的三交地带。
据《富平县志·大事记》记载:“北周孝闵帝二年(558年),在中华原(今城关镇石佛原一带)设置中华郡,中华郡有个荆山相传曾经是黄帝和大禹先后铸鼎的地方,北周为什么要把这块地方设为中华郡,我想主要与黄帝在这里铸鼎有关。
不管为什么,反正这里曾经是最早使用过“中华”一词的地方,换句话说,这儿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炎黄从渭水流域起源和发展的,中国历史也是从渭河平原逐步向东再向南展开的。
中国的文化起源是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并和四方蛮夷戎狄不断融合。
扩展资料:
中华文明是各区域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果。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化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因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相互争夺主要区域,其黄河与长江的中国文明也因而不断被北方蛮族影响,但入侵的蛮族往往也被吸纳或同化。
中国大陆因为长期受满清统治及马列思想影响,所以在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曾受部分破坏,现今所呈现的某些文化风貌和传统中华文化原貌有些出入,而台湾虽然在历史上开发较迟,但维系了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过其实由于台湾亦长期受满清和日本统治,外族影响也广泛存在。
以华夏族群为代表,历史上中国人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以华夏文化为主体并多次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与西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