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第一的!(●\’◡\’●)
在记叙文阅读中,人称的知识点比较小,一般很少考到,但是不代表不考,因此,掌握三种人称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接下来,穆老师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三种人称及各自的作用。
一【人称的种类】
记叙的人称,一般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
现代:我(们)、俺、咱
古代:吾、余、予、仆·····
(2)第二人称
现代:你(们)、您
古代:尔、汝、而······
(3)第三人称
现代:他/她/它(们)
古代:之、其、伊······
二【第一人称及作用】
(1)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主要是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作者抒发的情感具有真实性;b.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注意】考试的时候,考查第一人称时,往往要结合“人物形象、线索和主题”等方面,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问: 1、小说/文章中“我”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2、第一人称叙事的表达效果?答:1、第一人称——真实性(使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具有真实性) ;
2、线索人物(“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3、衬托/映衬人物形象;
4、文章主旨/情感意义。
(2)第一人称试题例举
具体试题及答案如下图所示:
三【第二人称及作用】
(1)人称作用
第二人称最主要的作用是亲切感,当然,其它两点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下:
(1)拉近距离,显得亲切自然;
(2)便于情感抒发;
(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
(2)第二人称试题例举
具体试题及答案如下图所示:
四【第三人称及作用】
(1)人称作用
第三人称最主要的作用是客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不受时空限制;
b.能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具有客观性。
(2)第三人称试题例举
具体试题及答案如下图所示:
亲爱的同学们,人称的知识点比较固定,尤其是第二和第三人称,考试时直接答上去即可。
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儿(“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
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二人称很少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例如: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的震撼力是不容忽视的,但一般说来,第二人称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