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目前通过采用化石能源制油技术分两种路线liquids:煤制油(Coal to Liquid Fuels,简称CTL)和天然气制油(Gas-to-Liquids, 简称GTL)。目前没有在煤中加天然气制油方法,太浪费也没必要。
这两种技术主要是将短链烃经过催化合成长链烃如:汽油和柴油。这必然需要有大量低成本和充足供应的原料,如煤和天然气。
我国煤源充足,但是天然气不足。按热值换算1万方天然气的热值约等于12.143吨煤燃烧的热量,也就是1吨煤燃烧相当于823方天然气。目前国内5000大卡的煤一吨为504元左右,天然气进口成本在1.39元/方,所以得到等值热量消耗天然气的成本更高(要1143元)。
鉴于我国天然气的现状,天然气制油显然不可行。目前比较可行的就是煤制油路线。
煤制油和天然气的最终路线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都需要大量的水。
煤制油技术目前有三个重要问题,使得其推广受到限制:需要消耗巨量的水
成本高
释放巨量的温室气体
水消耗量大煤制油需要消耗巨量的水,这对缺水地区绝对不是好消息。煤制油和天然气制油采用的都是Fischer-Tropsch方法,该方法来自纳粹德国时期,在二战时德国为了保证燃料油供应而采用的方法,缺点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一般合成1吨燃料油需要消耗13吨水。这基本上就是拿我们的生命之源作燃料。
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运行的一期煤制油项目,仅开工一年就使得该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了4米。尽管二期计划采用城市净化污水,但是仍然不足以保证其水源供应。
成本高成本高,仅建造煤制油处理厂就需要几十亿美元的投入。经测算建造一个日处理80000桶原油的炼油厂需要12亿美元,而建造一个同等规模的煤制油处理厂则需要65亿美元。而这仅仅是建造成本,其他如采煤、运输、处理、电费等成本都没算。
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煤制油只有在原油价格基础上加上10美元才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可以认为煤制油陈本是随原油价格的变化浮动,但是要永远在其基础上加上10美元才会鼓励人们开发该技术。但是问题是永远也达不到,只要有石油存在,煤制油的根本没有吸引力。
环境问题煤制油过程中会产生巨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煤加水反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这显然与现在倡导的减少碳排放的提议相违背,恐怕这些处理站建成后我们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问题。
可行性鉴于煤制油的这三种后果,发展这项产业无疑是饮鸩止渴 。是在使用未来更重要的资源来满足眼前的需求,这显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但是对于缺油多煤的国家批准这样的项目,显然战略意义要大于经济利益。美国作为煤炭世界第一储量的大国,也在研究这样的项目。
但是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对这种项目持保留意见,毕竟弊大于利,是在透支未来的宝贵资源,那个更重要还要衡量一番。毕竟现在有很多新能源的项目更具新引力。
所谓磁性液体(Magnetic Liquids),并非是指液态的磁性材料(物质处于液态的温度都高于其居里温度,所以目前还没有液态的磁性材料),而是把用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纳米级超细磁性微粒高度分散于基液中形成的一种均匀胶体溶液。该溶液在重力和磁场作用下也不会出现凝聚和沉淀现象,具有固体的磁性和液体的流动性,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电子、仪表、机械、化工、环境、医疗等行业领域都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应用。根据用途不同,可以选用不同基液的产品。
磁性液体原被称为“磁”,也有称为“磁液”的。磁性液体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性密封技术,尤其在要求真空、防尘、或封气体等特殊环境中的动态密封最为适用。在高保真扬声器、电机阻尼、磁性传感器等方面磁性液体均具有独特的应用。
磁性液体密封原理 磁性液体旋转轴动密封是一种非接触式密封(即动件和静件没有直接接触),其工作原理是:由环状永磁体,导磁极靴和导磁转轴构成闭合磁路,利用永磁体中的磁能,在转轴与极靴极齿顶端的齿形间隙中产生强弱相间的非均匀磁场,将磁性液体紧紧吸住,形成磁性液体“O”型密封环,把间隙堵死,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主要特点编辑①无磨损,因为磁性液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并且由于基液具有润滑性,所以还可起润滑作用。②密封度好,用于真空时可以达10~5 Pa。③无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