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 刘禹锡雨下句,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道是无晴即有晴
竹枝词(其一)
诗写少女初恋时的忐忑心情。《竹枝》原是古巴渝(今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任内写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刘禹锡简介
(772~842) 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生长在江南,受江南地区发达的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较深。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授太子校书。此后历官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职。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王?伞⑼跏逦摹⑽ぶ匆甑热嗽谛录次坏乃匙诶钏兄С窒陆姓胃镄拢凳┮幌盗芯哂薪角阆虻恼未胧?见二王八司马)。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召回长安,又因赋诗获谴,再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敬宗宝历二年(826)始被召回,先后任尚书省主客郎中、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及苏、汝、同三州刺史。文宗开成元年(836)后,担任秘书监;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晚年虽闲废多病而志意不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诗句,表现了他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天论》三篇论证了“天”的物质性。文中还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命题,阐述了国治法行对于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在《因论》七篇中,能注意到客观事物中广泛存在着的祸福、小大、利钝、声实等互相对立的矛盾因素,并考察它们之间的变化情况,表现了一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刘禹锡在政治上反对墨守陈规,主张“稽弊而矫”,“唯变所适”。在地方官任上,他能因时制宜,兴利除弊,故所在多有卓著的政绩。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其在巴东民歌基础上创作的《竹枝词》,词意高妙,风韵天成,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其七言律、绝,精警含蓄,多为传诵名篇。
白居易曾尊主为“诗豪”。散文则不拘一格,尤长于论说。宋姚铉把他同唐著名古文家李翰、梁肃等并称为“文之雄杰者”。
所著有《刘宾客集》,今存最早刻本为正集三十卷、外集十卷的宋刊大字本(也称崇兰馆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即据此本影印。
。
刘禹锡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即有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雅号”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