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千年的用玉历史,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文化经历了神玉、礼玉、德玉、民玉四个阶段,曾经的皇家帝王专享的玉器逐渐走下神坛,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中,人们有意识的把这些漂亮的石头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玉成为人们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和心里暗示文化。
儒家和道家对玉有着不尽相同的诠释。儒家以美玉比君子之道;道家更是认为纯洁美玉代表人的纯真天性。
儒家思想对玉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作出了精辟的诠释,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与君子联系在一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所以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境界中,君子是人格审美的典范。
道家则认为“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穿着可以朴素,但要怀揣美玉,劝导人们应该守住人的天赋,现在的社会急躁而张扬,生活中人们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却往往忘记了应该怀揣美玉,爱玉并非是只是为它外在的自然美,论光泽耀眼,玉比不上金银珠宝,可是古人爱玉因为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佩玉在身,时刻自勉,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待人接物温润内敛。
无论是从儒家还是道家,虽然诠释玉有所不同,但是玉所蕴含的美好和它带给人们的吉祥寓意都是相同的,一生有一块玉件相伴,品玉中人生,琢玉中人性,这种几千年的玉缘一直从未间断,从未停歇。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