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定义,原子半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玻尔半径
根据玻尔模型,电子会在特定轨道上环绕原子核运动,电子所处的轨道能量最低,这个半径被称为玻尔半径,它能在理论上计算出来。
(2)共价半径
如果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那么,这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的一半被定义为共价半径。化学键的长度可以用X射线、电子、中子衍射和微波光谱来测量。通过转动光谱可以计算出分子的转动惯量,从而能够算出共价键的长度,这样就能确定原子的共价半径。
(3)金属半径
在金属中,金属离子会与离域电子之间产生静电力作用,金属原子之间会形成金属键。就像共价半径那样,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之间距离的一半被定义为金属半径。当一束X射线穿过晶格状排列的金属时,在其特征图案中形成一种清晰的斑点图案,可以从这种图案中反向计算出晶体结构和金属半径。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下的金属半径越大,因为价电子处在更大的轨道上。如果从左到右来看元素周期表,那么,金属半径会逐渐变小,因为随着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倾向于把电子更紧密地保持在同一层轨道中,导致原子半径反而随着质子数的增加而变小。
(4)离子半径
类似于金属半径,离子晶体(比如氯化钠)的相邻两个离子间距的一半被定义为离子半径。通过X射线衍射的原理,再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可以测出离子半径。
(5)范德华半径
如果原子之间是通过范德华力而产生相互作用,并没有成键,那么,相邻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的一半被定义为范德华半径。根据范德华方程,结合范德华常数,可以计算出范德华半径。
原子有多大?
虽然不同原子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大,但它们的尺寸都差不多。例如,钚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200多倍,但钚原子的直径只有氢原子的3倍左右。根据测量,原子的直径一般在0.1至0.5纳米,即1×10^-10至5×10^-10米。
V为总体积a为度量分子间重力的参数b为1摩尔分子本身包含的体积之和b=NAb’,R为普适气体常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表列出了部分气体的a,b的值气体种类a[kPa(dm3/mol)2]b[dm3]氦气(He)3.450.024氢气(H2)24.320.027氮气(N2)141.860.039氧气(O2)137.800.032二氧化碳(CO2)364.770.043水蒸气(H2O)557.290.031范德华方程常用的形式(N=摩尔数)在一般形式的范氏方程中,常数a和b因气体/流体种类而异,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方程的形式,得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气体/流体的普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