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老而巍峨的祠庙武侯祠图片。门额高悬“汉昭烈庙”匾。
8月,我去了的武侯祠,里面供着的也是中国神化了的英雄豪杰。这是一处巨大的中国式庭园,里面有假山怪石、金鱼青苔、阑干亭子、阁楼小卖,对联书法,“连天乔木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许多人一长条地躺在长廊下避暑,鼾声此起彼伏。主要的去处自然是供奉诸葛亮和文武群臣的回廊大庙,建筑是黑色的,用的是圆木巨石。但感觉不出来,像是一位古代大臣的寓所,也想进来住住。主殿门开了很多道,正门、偏门都开着,几乎就没有门,刘备诸葛丞相与外面的群臣是在一个空间中,像是正在开会,诸葛亮坐在中间,摇着鹅毛羽扇。两边是大臣、将军。建筑和雕塑的布局暗示了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塑像—个个都是正襟危坐,很正派的样子,
唐宋以来,文人雅士来到成都武侯祠,谒庙怀古,在古柏苍烟间赋诗作画、撰文题辞,数百年中留下大量珍贵墨迹。杜诗《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脍炙人口。明清至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思潮历经巨变,书画艺术亦随之在表达形式与结构内容上发生嬗变,文人雅士或摘古典作书,或以古事入画抒怀思虑,咏物比兴,心、意、境三者交融合一,画中感物,物中观心,在成都武侯祠串联起一部以三国史事为轴线的独特画史。
刚到武侯祠我就诧异:明明是武侯祠,为何挂“汉昭烈庙”的匾额呢?原来,这里最初是刘备的陵和庙。刘备死后谥号“昭烈”,其庙称“汉昭烈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又在庙旁建了武侯祠。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清初重建为君臣合庙,武侯祠在昭烈庙之后,大门横额上书“汉昭烈庙”。出于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还把这里叫做“武侯祠”。
刘备殿,有刘备及其孙刘谌的塑像。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砖墙,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殿前置一“双龙抱口九龙铁鼎”,为明朝遗物,铸工精细。殿中匾额“业绍高光” 的意思是说:刘备继承发扬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帝业。匾额为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除此之外,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还藏有一些三国时期的军事武器。 弩机使用灵活、善远程射杀,因此在三国战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江苏南京石门坎考古发掘出土的魏正始二年(241年)弩机、四川郫县出土的蜀汉景耀四年(261年)弩机以及江苏宜兴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周氏墓出土的两件错金铜弩机等,其形态和结构都沿袭了汉代弩机的旧制。诸葛亮曾制作出“十矢俱发”的连弩,并建立了专门使用连弩的特种兵部队——连弩士,在战场中大显威力。
武侯祠。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而纪念他的祠堂称为武侯祠。过厅上高悬武侯祠匾额。匾额下方的立柱上有“三顾频频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对联。说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他们二人会晤结下的情谊,古今传为美谈。其外侧对联为“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说诸葛亮的雄心壮志体现于他的《出师表》中。隐居隆中时,他喜好吟诵《梁父吟》。从正厅往前走的过厅中还有“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意思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报答了刘备三顾之恩;他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