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是处所得其所哉,“哉”是感叹语气词,用在句末,表 示感叹语气,可配合文义表达喜悦、赞美、悲愤、遗憾等各种语气。全语的
意思是“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是喜悦的语气。此语《孟子。万章 上》:“昔有馈生鱼于子产,使校(jib。
)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舍之,圉(yG)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 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
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从前有人送 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池塘的人养到池塘里去。
管池塘的人把 这条鱼烹熟吃了。回来报告子产说:“刚放到池塘时它还蜷缩着,稍过了一
会儿就舒展活泼了。后来就自由自在地游走了。”子产说:“它得到了它该 去的地方了!它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了!”管池塘的出来后,说:“谁说子 产聪明?我己经把鱼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得到了它该去的地
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利用符合其意图的话去欺骗他,但难以被违反道理的 诡诈愚弄。
)引文中的这“得其所哉”就是体现君子的理想的:万物都应该 得到它该去的地方。因此后来“得其所哉”作为成语用来指“得到了适当的
安排”。如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只要看当时……‘现代评 论’派,在一九二七年之后是怎样的得其所哉,就可以知道个中的奥妙。
”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十四:“掌柜的当庶务叫作‘得其所哉’。”最后
“得其所哉”也指“找到了最适当的处所”。如吕晴飞《〈怀沙〉评析》:
“诗人以死明志,以死谏君,希望君王感悟,自然要找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就 死:他选择长沙,也可谓得其所哉。
”。
得其所哉典出《孟子•万章》。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反命曰:“始舍之,圉困焉;少 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春秋时,郑国的子产是一位有德有能的政治家。他从郑简公时开始执政,经过定公、 献公到声公,前后20多年,把郑国治理得相当不错。
有一次,有人送了一条大鱼给子产。子产舍不得杀了吃。于是,他把管池子的人叫 了来,命他把大鱼放到池子里去。管池人觉得把鱼放掉太可惜,就偷偷将它煮来吃了。 然后,他还编了一大套很生动的谎话去回报子产。他说:“我已经遵照您的吩咐把鱼放 到池子里去了。
刚把它放进池里时,它昏沉沉地不大活动;过一会儿,它摇摇尾巴,慢 慢游动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变得十分灵活,一溜烟地游走了。”子产听了管池人的话, 十分满意,连连说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管池人心中好笑,出来后悄悄对别人说: “人人都说子产是聪明的能人,我看不怎么样。
我已经将那条鱼煮来吃了,他还高兴得 直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孟子曾把这个故事讲述给别人听,他还说那个管池子的人编造的谎话实在太形象, 十分合乎情理,以至于连聪明过人的子产也上当受骗了。后人用“得其所哉”的典故形容一个人的境遇符合自己的心愿。
又用“各得其所” 形容每个人都有了合适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