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分量
是指每分钟进、出于肺的气体总量通气量计算公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每分12~18次,潮气量500ml,则每分通气量为6-9L.每分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和活动量的不同而有差异。为了便于比较,最好在基础条件下测定,并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单位来计算。
劳动和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大。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通气量。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测定时,一般只测10秒或15秒的最深最快的呼出或吸入气量,再换算成每分钟的通气量即为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70~120L.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该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例如,潮气量是500ml,无效腔气量为150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是350ml.潮气量减少或功能余气量增加,均不利于气体交换。所以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
1、肺部疾患 广泛的肺组织病变,如成入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原性肺水肿、严重支气管哮喘和肺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气肿)等,均可致肺泡通气障碍。
2、胸廓病变 严重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和胸廓畸形等,亦可严重影响肺泡通气功能,使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1、呼吸中枢抑制 如颅脑损伤、脑炎、脑血管意外、麻醉药或镇静剂用量过大、吸入过量二氧化碳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使肺通气功能。
2、呼吸肌麻痹 可见于急性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重症低钾血症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等。
3、呼吸道阻塞 见于喉痉挛、喉头水肿。吸入异物等,这些是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或狭窄,而下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多见于肺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