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后两句)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用的造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望 (三四两句)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个问题涉及到比喻和拟人修辞的文学作用,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比喻的文学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也可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拟人的文学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生动,使文章更加形象或让从假变真。
草地上散落了许多的石块,可能是那些淘气的小孩子讨厌夏天扔石块来解气的吧。正是因为他们扔的石块,成了蟋蟀的家园,每到晚上,那细微而又愉快的歌声就会从石块下发出,我闻声而去,刚想伸手去掀开石块,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一想,这样冒昧的拜访会打断这胆小的音乐家的歌声,于是手又收了回来,继续聆听。
蝉,讨厌鬼,肆无忌惮,在树上拼命地叫,我想,你总有成熟的一天,耳朵被你烤得滚烫,火一样的烧,我的难过有谁知道,风窜进了我的衣角,把热情装进我背包,怀念你的微笑,我想让你知道,夏天的味道,永远刻在我心里,抹不掉。
池塘里,告别了苞蕾的荷花,绽放着清丽的笑靥,在轻风拂送下,舞动着叠翠的裙裾,婷婷的妩媚着矜持的身姿,凝雾噙露着似若一婉约的女子在轻轻呤诵“掉拂荷珠碎却圆”的诗句,隽秀的枝杆无不在向你展示着夏的风情,不由得让你在赞叹那绝佳的韵致间。
于蓦然回首中,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夏天,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季节,你看,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立即变得乌云满天。还没来得反应,就“哗哗”的雨滴砸了下来。有时,顽皮的太阳还挂在天空。隐隐约约,像是在捉迷藏。
夏天到了,阳光普照大地,地上像铺了一层沙子,顿时间,整个大地像变成了金色的沙滩,阳光就像爸爸一样,向日葵像孩子一样,非常听爸爸的话,阳光爸爸指向哪里,向日葵宝宝的头就哪里转,我觉得夏天是金色的。
夏天的傍晚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慈祥得任何人都愿意和她亲近,享受她的爱抚。空调房里的人们惬意的看着电视,堤坝上,老人、青年都在漫步江堤。走累了,就到坝上的刨冰摊点喝点清凉的冷饮,吃点烧烤,多么舒服啊!。
【定义】: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2)把植物拟人化。(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例句】: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它比6层楼还要高,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它像忠实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校园里,“保卫”我们可爱的校园。
天阴了,夜幕将天空压低,娩出深沉而浓烈的幻象,一轮圆月像是罩在子夜上的洁白面纱,光晕一片。这小青年话没有说几句,情绪就冲动起来。脸红脖子粗,像一只好斗的公鸡。盛夏,鸡冠花红得似火,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那绿油油的叶子像是刚刚刷上漆似的,充满生机。
小池塘的青蛙身体大部分是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其他修辞手法举例:【反问】定义: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例句: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强调要保护环境。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设问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主要的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常见用法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形式: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
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