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至8月第一个时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计划的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和掌握重大的基本建设项目,规定出各类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杜,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 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 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 结束。是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编制的。 1952年6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开始编制第一个五 年计划草案,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 的156个建设项目为重点的,由694个建设项目 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 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 商业分别纳人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根据“一 五”计划的安排,5年之内,国家在完成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及小商贩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础上,建立了巩固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五”期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 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1。4亿元;1957年工业总 产值达784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
6%,平均每年增长18。4%,农副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比 1952年增长24。7%,平均每年增长4。5%,全国 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2。9%,职工的实际工资 增长30。3%,农民的收人增长20%左右。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实现,开始改变了我国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面貌,为我国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 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 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 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 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 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 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 31亿吨,比1952 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
5%,重工业的比重由26。 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