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人过三十不学艺,这话太谬断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府五车,才高八斗,古人对当时社会,有学问的才子佳人的美益。
而阐述了学习钻研的重要性,学而有则仕,方才是唯人之道,人生不可却少的求生之路。
不论说一千,还是到一万,归根结底,在这高科领域时代,知识,将是你人生迈步的灯塔,也是你人生的通行卡…………
现在抓住那大好的时光,抽出剩余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好饭不怕迟早,好戏不怕腻味,范进八十真举,姜子牙八十任相。
更何况,我们还不如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吗?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共介绍了四种阅读方法,由于这些方法难度层层递进,后一种方法包含前一种方法,所以,也被称为四种阅读。
第一层是基础阅读,通常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就能实现,这也是开篇讲到的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这是所有阅读的基础,要求就是能认字,知道基本语法规则,具备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除非遇到一本不认识的外文书或文言文的书,抑或是一本远远超出了自己理解能力的书,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地将书读完,并能看懂作者的意思。
第二层是检视阅读,也就是略读、粗读一本书的方法。这并非随意乱翻的阅读,而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去读完整本书,然后抓住书的重点。
用检视阅读不仅可以对书进行分类,还能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旨、大意,从而判断出这本书值不值得读。这样可以把一些徒有虚名的书筛选出来,从而把时间花费在好书上面。
检视阅读是一种主动阅读,所以要带着问题进行。一般读之前,要在脑子里提以下问题: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作者是谁?书的结构是怎样的?主要章节有哪些?对我有没有价值?等等。然后,通过较短的时间在书中寻找答案。
根据作者介绍和自身经验,可以把检视阅读的过程拆分成四步。
第一步:看书的整体情况。
看书名——如果有主副标题,就要重点看副标题,以了解书的主旨;
看建议上架类别——这是书的分类,可以让选书更具有针对性;
看作者简介——可以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初步判断书的质量;
看出版机构——现在有图书策划公司和出版社两方面信息,著名的出版机构更具有公信力,出版的书籍质量更有保障;
看版次和印数——书籍出版的次数和印数可以证明书籍的价值和市场受欢迎程度,通常数字越大价值越高。
看序言:作者自序中一般会说明写作目的、目标读者、写作框架等信息,有利于快速了解书的内容。
看目录页:论说类书籍通常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整体架构,有利于提高对整书的把控能力。
第二步:看书的细节。
读一读跟主题相关的章节,重点读章节的开篇和结尾部分,因为一般的作者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通过这样的阅读,基本能判断作者写作的深度。
查看索引、参考文献:这样可以了解书的议题,看看书是否严谨、科学。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判断出书的质量。
第三步:判断是否阅读
根据前面的整体和细节分析,就能回答阅读前的提问: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作者是谁?书的结构是怎样的?主要章节有哪些?然后,判断出这本书对我有没有价值?是否值得深入阅读。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粗读环节。
第四步:粗读全书
从头到尾,快速地读一遍全书,即使遇到不懂的概念和段落,也不要停下来思索或查询。这样做,可以保持思路的连贯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了解一本书。即使是一本很难的书,也能知道大概内容,为以后的精读打好基础。
第三层是分析阅读,也就是用无限的时间,去全盘、系统化地精读一本书。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要详细地理解一本书,最终把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如果读书的目的只是想获得资讯或者是消遣娱乐,就不必进行分析阅读。
比如:有两本讲阅读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根据检视阅读的结果,可以判断出前者内容较浅,只要快速阅读,把其中有用的方法拿来使用就可以了。但后者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粗读一遍不能加强理解,所以,要通过分析阅读来精读。
第四层是主题阅读,也就是比较阅读。这种方法不只限于阅读一本书,而是围绕一个主题,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很多书,从而列举出书本之间的相关之处,并从中提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解读。
这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只要是认真写过毕业论文的人,应该都尝试过主题阅读。比如:要做关于“危机传播”的论文,就要通过阅读与“危机传播”相关的各种书籍、论文、讲座等,来建构自己对危机传播的理解,梳理出危机传播的概念、机理、问题、原因、对策等脉络。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主题阅读的过程。
学习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对提高理解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