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粒子,什么是质子 α粒子 β粒子

质子:带正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决定元素的种类,核电荷数及相对质子质量.

阿尔法粒子,什么是质子 α粒子 β粒子

α粒子

α粒子是氦核,它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从核中发射出来的,质量数为4,带2个正电荷阿尔法粒子。

β粒子是电子,带1个负电荷。如果原子发生α衰变,那就是从原子核内放出一个α粒子,因此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如果原子发生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那就是相当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了一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1、α射线

  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时放出α粒子,产生α射线。α粒子是一个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对于天然放射系列的核素放出α粒子的能量一般在4~8兆电子伏(MeV)范围,初速度大约(1~2)×108厘米/秒。

  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与电子相比它的质量是较重的,所以称它为重带电粒子。
  α粒子进入物质主要与核外电子发生作用,使原子产生电离和激发。

  α粒子与核外电子作用,使电子获得一部分能量,脱离了原来轨道而成为自由电子,使一个原子生成一个正离子和一个电子,这就是α粒子对物质的电离作用。若α粒子能量不足使核外电子脱离轨道,只能使它从较低能量轨道跃迁到较高轨道,这时整个原子处于较高能量状态,这就是α粒子对物质的激发作用。
  

  α粒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能量不断损失,最后因能量耗尽而停下来。α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长短既与物质有关,也与α粒子能量大小有关。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能量的α射线都能被人体的皮肤所阻挡,而不会进入人体。因此,α射线外照射对人体的损害是不考虑的。
  
  

  2、β射线

  β粒子实际上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为α粒子的1/7360。β粒子通过物质会与物质发生电离、激发、散射和韧致三种作用。

  天然放射系列的核素放出的β粒子的能量从0~4(MeV)。但鉴于β粒子的性质,一般情况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大约大100倍左右。

据新华社巴黎6月2日电 通过对人体血细胞进行阿尔法射线实验,英国专家新近证实,贫铀弹对人体危害严重,根本不存在所谓“安全剂量”。这是首次通过试管实验证实贫铀弹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性。

  英国哈韦尔医学研究委员会专家新近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人体淋巴细胞对阿尔法射线极为敏感,以至一个阿尔法粒子即能导致基因不稳定和染色体畸变,而这些均是癌症形成

的重要原因。贫铀是阿尔法粒子的重要放射源。贫铀弹击中目标后,其中的贫铀会以粉尘形式漂浮在大气中,只要吸入这些放射性粉末,任何人都有罹患白血病等各种疾病的危险。

  α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He原子核),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它们通常由一些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一些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α粒子在介质中运行,迅速失去能量,不能穿透很远。但是,在穿入组织(即使是不能深入)也能引起组织的损伤。α粒子通常被人体外层坏死肌肤完全吸收,α粒子释放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外部不构成危险。
  然而,它们一旦被吸入或注入,那将是十分危险。α粒子能被一张薄纸阻挡。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电子全部剥离,也就是He2 ,相对原子质量为4,速度为光速的1/10。

β粒子就是电子,也就是e-,质量非常小,速度可达光速9/10。

γ粒子就是光子,即电磁波,静止质量为0,速度为光速。
  

穿透力γ粒子β粒子α粒子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应用12C原子核内α粒子的形状因子和跃迁形状因子,在Glauber散射理论框架下,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π=150,180 MeV,π-12C的2 (4。43 MeV)和3-(9。
  64 MeV)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

云母片和金属箔(如铝箔)的实验。英国物理学家W。H。布拉格(Bragg, W。H。1862-1942)在1904-1905年也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发现,在此实验中α射线速度减慢,而且径迹偏斜(即发生散射现象)。
  例如,通过云母的的某些α射线,从它们原来的途径约偏斜了2°,发生了小角度散射,1906年冬,卢瑟福还认识到α粒子在某一临界速度以上时能打入原子内部,由它的散射和所引起的原子内电场的反应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结构。而且他还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较大角度的散射。
  实验结果:

1907-1908年间,在卢瑟福指导下盖革也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发现α粒子射入金属箔时散射角与材料的厚度和原子量有关;又发现大多数粒子散射角度很小,但有少数α 粒子偏角很大。卢瑟福敏锐地认识到精确地观察大角度α 粒子散射对于了解原子内部的电场和结构非常重要,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盖革和青年研究生马斯登(Sir Ernest Marsden。
  1889-?)于1909年3月用镭作放射源,进行α 粒子穿射金属箔(先后用了金箔和铝箔)的实验,精心测量极少的大角度散射粒子。结果发现约有八千分之一的入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平均为90°,其中有的甚至反弹回来,α粒子的这种反常的散射现象,使卢瑟福十分惊讶,虽然他事前对大角度散射做过一些推测。
  多年以后,在1925年的一次讲演中曾讲到1909年3月这次实验后的心情。他说:“如果将一张金叶放一束α 射线的径迹上,某些射线进入金的原子并被散射,那只是所期望的。但是,一种明显而未料想到的观察是一些快速的α粒子的速度和能量之大,那是一张极其惊人的结果。
  ……正好像一个炮手将一颗炮强射在一张纸上,而由于某种其他原因弹头再弹回来一样。”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盖革和马斯登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写成论文,交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卢瑟福认为:绝大部分α粒子能直接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一定是中空的,极少数的α粒子能被金箔偏转,有的还被直接弹了回来,那就说明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的核。
  
  通过对电荷,质量和偏转角度等的运算,1911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的一个体系。

这说明阿尔法粒子是可以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您好运一生一世,如果回答有用,请点“好评”,谢谢^_^!》。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下午1:59
下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下午1:59

相关推荐